汇兑损失加重三大航困局 重启对冲拿回盈利?
中国航空业的外部环境还在恶化。
中国国航8月27日发出半年报,称今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亏损771.6万元,比去年同期的9.3亿元减少整整十亿元。
南方航空和东方航空预计将在8月29日公布半年报。两家上个月已经分别发出业绩预警,南方航空称预计净亏损在9亿-11亿元之间,东方航空也称盈利将从2013年5个多亿减少到不足5000万元。
人民币贬值影响去年下半年开始显现。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进一步贬值,让以美元结算燃油和购机成本的航空公司再吃苦头。仅国航一家的汇兑损失就达到了7.21亿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航2014年三月公告称考虑重启对冲以挽救业绩。而下半年的行业前景可能会进一步促进这一计划。但分析其他财务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包括国航在内三大航的客座率都有一定下滑。这让市场和航空公司都把希望寄托在关键的第三季度。
补贴大增难敌汇兑损失
客座率下降的负面影响下半年可能还会继续出现
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情况转折,航空公司的业绩立马“变脸”。
根据中国国航半年报,中国国航上半年营业收入491.17亿元,同比增长了7.11%。这主要是因为运力增加所致。上半年国航增加了14架飞机,运力投入而增加了46.18亿元,可用坐位公里增加11.24%。
但这都抵不过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带来的冲击。国行上半年仅汇兑损失就达到了7.21亿元,这是其近年来汇兑损失最高的一次。
三大航负债中大部分都是以美元计价,最高的南航2013年美元计价部分超过八成,占成本三分之一的燃油也是以美元结算。这意味着汇率即使稍有变动,三大航的财务数字就会大变——国航最新的半年报就计算,假设仅考虑汇率变动,人民币每贬值1%,公司收益就会减少3.94亿元。
事实上,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达到了2.5%,按此计算国航的汇兑损失为10亿元。但上半年国航收到的政府补贴,从去年的2.36亿元大幅度增长到8.18亿元,抵消了部分汇兑损失。
盈利减少并非完全是汇兑损失造成。国航在客座率和每收入客公里收益两项指标上分别降低了0.52%和1.67%,导致分别减少2.93亿和14.44亿元。
作为解决措施,航空公司们称正适时调整营销策略,优化舱位结构,提高两舱(头等舱和公务舱)的收益水平。和外界所想不同,国航在半年报中称上半年两舱收入增长了10%。
不过客座率下降的负面影响下半年可能还会继续出现。包含暑假的三季度往往是航空公司一年的业绩高峰,但今年7月份持续近一个月的大面积航班延误取消,给三季度能多大程度拉动全年业绩造成一定悬念。
以国航为例,尽管7月份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6.2%,但客座率比去年同期低了一个百分点。东航7月份的客座率也仅仅小幅度增加0.23%,尽管运力投放增长了4.28%。
业绩并不理想,投资机构却多维持对国航等中国航空公司的评级,认为近期人民币小幅升值和因私出行需求保持增长的态势将有利于挽救下半年业绩。
如何逃离汇兑困局
预计即使国有航空有意进行对冲,也还要等待很长一段时间
盈利普遍大减的背景下,开始有声音讨论航空公司是否应该重启对冲措施?成本和负债普遍以美元计价,但收入却多是人民币,导致中国航空公司的业绩很大程度取决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
在2009年以前,中国的航空公司是可以通过参与航油期货保值交易来对冲人民币贬值的不利影响的。但中航油新加坡公司2009年参与对冲交易造成巨额亏损后,政府监管部门一直严控航空公司参与类似交易。中航油是目前国内航空公司获得航油的唯一来源。
今年恶劣的汇率形势或许是促使对冲重启的契机。国航在半年报中称,基于国际油价的波动性和对公司成本的高灵敏度,公司将根据航空油料市场变化情况,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开展油料套期保值业务。国航2011年开始油料套期保值交易,禁令前确定的交易合同2011年就已到期。
不过由于监管部门禁令未松,预计即使国有航空有意进行对冲,也还要等待很长一段时间,而增加经营收入是相对更为及时途径。
南航宣布,2014年10月开始将国内单通道飞机的头等舱降格命名为公务舱,其中部分航线的价格也会下调。这被外界视为应对去年开始中央政府倡导节俭限制国务院头等舱出行的应对之策。
按照新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目前只有部级及相当职务的人员可以乘坐头等舱,但南航将国内单通道飞机的头等舱降级为公务舱后,司局级干部出行购买公务舱产品将不再受到《办法》的限制。预计其他航空公司也很快会有类似举措。
各家航空公司也在通过加强电商渠道的营销来增加收入。国航的半年报称,上半年由于增加了结算平台和“凤凰假期”电商产品,上半年电商收入增幅达到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