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教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民航院校 > 民航新闻

民航新闻

“十二五”期间我国机场要优化布局完善体系

航空教育网 2011-04-22民航新闻
  民用机场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航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航在机场建设、安全管理以及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十二五”期间又有何新的要求和变化?

  民用机场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航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航在机场建设、安全管理以及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十二五”期间又有何新的要求和变化?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民航局”)机场司司长覃章高。

“十二五”时期全国机场要形成一张网

  记者:“十一五”时期,民航在机场建设方面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

  覃章高:按照“东部提升、中部加强、西部加密”的方针,“十一五”时期,全国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共投资2500亿元,约为前25年民航建设资金之和。5年来,新增机场33个,改扩建机场33个,迁建机场4个,维护和完善机场41个,在建机场11个。

  到2010年年底,我国颁证运输机场达到175个,机场航站楼总面积达到710多万平方米。首都机场东区扩建、上海虹桥机场扩建和广州白云机场扩建工程是其中的亮点。这3个机场成功保障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

  记者:“十二五”时期,机场建设的目标以及重点是什么呢?

  覃章高:从目前我国的机场布局看,西部地区机场密度仅为每万平方公里0。13个,东部地区达到0.5个,东西部地区发展还不平衡。因此,在“十二五”时期,机场建设的目标就是优化布局、完善体系,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高效安全的机场体系。按照规划,到2015年年末,全国民航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30个以上,覆盖全国94%的经济总量、83%的人口和81%的县级行政单元。

  在完善机场体系过程中,要着力构建以北京、上海、广州等门户复合枢纽机场为核心,区域枢纽、省会和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支线机场为节点,通勤机场和临时起降点为最基础节点的机场体系。近期重点是完成昆明新机场的建设和转场运行,推进北京新机场的建设进度,增加干线机场的运输保障能力,增加支线机场和通勤机场的数量,进一步完善机场网络布局。

  此外,在“十二五”时期,还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客货枢纽,建成2个以上功能完善的国际枢纽机场以及北方、华东、中南、西南、西北5大区域性机场群。

  记者:在“十二五”时期将兴建的机场中,有70个左右是中小机场。建设如此多中小机场的出发点是什么?

  覃章高:“十二五”时期即将建设的这些中小机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交通条件急需改善的边远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机场密度较低而市场需求较大的地区。

  建设中小机场不能简单看经济效益,而要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待机场的综合效用。其实,中小机场的意义已经超过一般意义上的公共产品范围。正如李家祥局长所说,三公里的跑道就可以连接世界。一个机场建好了,改善了当地投资环境,完善了城市的综合能力,也提升了城市的形象。最根本的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

为机场安全运行做好服务

  记者:目前,民用机场安全管理方面的总体形势是怎样的?

  覃章高:“十一五”时期,全国机场安全形势总体上是平稳的。5年来,民航局积极推进机场SMS建设,深入开展机场标志标识整治、FOD、鸟击防范管理“三项治理”,机场运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在机场机坪运行、不停航施工、净空保护、电磁环境保护、应急救援、除冰雪、供电保障、航油供应、噪声治理等日常安全监管工作方面加强了行业管理力度。至2010年年底,全国共有118个机场通过了民航局的安全审计。

  记者:“十二五”时期,对机场建设和运行方面的监管思路是什么?

  覃章高:对民用机场建设及运行实施监管,各级政府部门有不同分工。国务院《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依法对全国民用机场实施行业监督管理,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依法对辖区内民用机场实施行业监督管理,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对民用机场实施监督管理。这三种“监督管理”各有侧重、各有分工,体现在各自行政事权和职能范围内。

  “十二五”时期,作为行业监管部门,首先要履行好行业管理的职责。比如,在机场建设方面,今年3月初,我们就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民航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和质量监督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当然,这仅仅是规范民航建设工程的一个具体依据。与此同时,更要为这些机场的建设运行管理做好服务。2002年机场属地化改革后,机场建设及管理的主体应是地方政府。但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我们也应从确保机场工程质量以及机场建成后的安全运行角度出发,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责。

构建以机场为核心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记者:机场总体规划对于一个机场中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您认为,我们在制定机场总体规划时,还存在哪些问题?

  覃章高:近年来,我们在机场总体规划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机场规划人员由于未深入了解机场及周边发展情况,仅凭主观想象、过时数据或以往经验编制总体规划,造成了规划内容不合理、偏离机场定位、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

  一些机场由于受规模和投资所限,航站楼设计不太合理,出现了航站楼面积过小、功能流程不合理、装修标准过高等问题。一些地方把重点放在航站楼的外立面如何好看,如何有新意上,忽视了航站楼本身的功能。

  一些机场由于对航空业务量缺乏科学预测,对机场功能布局缺乏远见,造成未来发展空间不足、机场功能分区不合理等问题。有些机场甚至启用不久就面临着未来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

  一个机场的总体规划就是机场的“大法”,我们应该认真维护好机场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机场和设计单位的人员一定要深入研究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预测航空业务量,制定出科学合理、运行高效、以人为本、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中长期规划方案。

  记者:构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一项主要内容。这对机场的规划布局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覃章高:在民航“十二五”规划中,机场规划的一个重点就是按照现代综合交通的理念科学谋划全国机场建设,逐步形成以大中型机场为核心,以支线机场为辅助,兼顾通用机场发展,多种交通方式有效接驳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目前,全国有42个大中型机场正在或即将开展综合枢纽的研究、规划和建设。有些地方政府在机场建设时,已预留出了与高速公路、铁路、轻轨等交通方式相衔接的空间,为逐步建成综合交通枢纽创造了条件。

  记者:您认为,在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过程中,机场应如何做好衔接?

  覃章高:我认为,要做好两个层面的衔接。第一个层面是将全国机场布局规划与相关铁路、公路、港口等布局规划相衔接。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运输机场布局,完善民航运输服务网络,扩大服务范围;另一方面,要从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角度出发,统筹规划,与其他交通方式合理衔接,互为补充,为旅客提供多层次、多选择的交通服务,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第二个层面就是要将机场总体规划与区域综合交通规划相衔接。我们认为,应努力建设以枢纽机场为核心,多种交通方式汇集的“零换乘”、“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在做好机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做得比较好,不但重视基础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还认识到机场在综合交通枢纽中的重要作用,将机场作为核心,把航空、铁路、轻轨、公路等交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衔接、优势互补。

推进改革试点 完善立法政策

  记者:“十二五”时期,我们将遵循怎样的思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推进机场管理模式转型?

  覃章高:为推进机场由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变,“十一五”时期,我们做了不少工作,如积极推进首都、上海、厦门、深圳机场的特许经营改革试点工作和烟台新机场管理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等。此外,我们还不断完善行业规章和标准体系,5年间,新制定和修订了4部有关的规章。

  未来,我们将遵循“紧紧围绕公共基础设施定位,积极探索公益性设施和经营性设施分类管理的新模式,进一步推动机场由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变,促进机场建设发展,提供运营管理能力”这一原则,进一步推进机场管理体制改革。

  应该说,机场管理模式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律体系进行规范与引导,也需要机场管理机构能够自觉地探索由直接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变,同时还需要各相关利益主体进行积极配合。未来,一方面,我们将积极推进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管理模式改革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将完善立法,为深入推动机场管理模式改革创造条件。

航空教育网免费择校指导
请输入学生姓名
请输入11位手机号码
请输入考生所在地
请输入目前学历
已阅读及同意服务条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