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做报道社
中国航空报社社长肖治垣(左一)2011年春天,肖治垣经过仔细考量和征询,将报社的英文名正式定为“CANPRESS”,简称“CAN”,并在云南召开的中国航空报社通联站站长会议上首次亮相。这不是一
中国航空报社社长肖治垣(左一)
2011年春天,肖治垣经过仔细考量和征询,将报社的英文名正式定为“CANPRESS”,简称“CAN”,并在云南召开的中国航空报社通联站站长会议上首次亮相。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名称改变,而是肖治垣将心中的新闻帝国蓝图悄悄地掀起了小小的一角。这个含义为“能”、读音为“看”的单词,透露了他进军全媒体资讯传播的勃勃雄心。
他说,报社不应是“报纸社”,而是“报道社”,这就是“PRESS”的来历。
由于传播手段和空间的限制,主流人群及其使用习惯的变化,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正逐渐被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蚕食。虽然报纸特别是行业报,短期内不会消亡,甚至还有增长的空间,但新旧此消彼长的趋势已经明显。
他认为,未来的媒体竞争核心将是内容、受众和传播力,而报社的现有优势和生存空间正在于此。
对于内容,肖治垣进行了横向和纵深的重构和梳理,进行机构调整,采编分离,架构独立于报纸出版的新闻采访中心,培养全媒体记者。
肖治垣特别强调报社员工都要有“政治家办报”的意识,要讲政治,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主动,不讲条件地为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服务,为中航工业的改革发展服务。他积极贯彻党中央要求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建立记者实习基地,让记者轮流下基层,深入行业一线;他策划记者面向军队、企业、基层,开展
了“万里边海防航空兵部队巡礼”及“红动中航工业”系列摄影报道活动;他派遣记者全力报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吴大观活动、纪念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等,这些活动通过报、网、视频、微博等多平台传播,表达了中航工业广大员工爱党敬业,航空报国的情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对于平台,肖治垣加快自有网络、多媒体、新兴媒体平台的搭建和发展,形成全媒体传播的手段和能力。
2009年6月,“中国航空新闻网”(cannews.com.cn)和《中国航空报》电子报正式上线。按照“大航空”第一新闻门户架构的网站,使行业新闻的更新速度不再是按周计,而是按天、按小时计,上线就获好评,点击量迅速攀升,当年年底已日点击过万,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航空报社从此迈进新媒体时代,更标志着航空工业从此将拥有一个信息量更大、互动性更强的行业新闻平台,占领舆论高度,第一时间将中航工业党组
的声音、行业的精神向行业内和社会传播。截至2011年10月,历经6次改版升级的中国航空新闻网,每日更新新闻200余篇,最高日点击量已超10万次,内容被广泛转载,成为目前国内影响力、信息量最大的航空新闻门户网站。
2010年1月,中国航空新闻网英文频道开通,开始向全世界发声。
2011年,航空微博开通,粉丝迅速增长。
报社的自媒体时代来临。基于手持终端的阅读平台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之中……
他特意成立了视频项目组,专注新闻,打造《蓝天话报》、《新闻现场》、《高端访谈》等系列网络新闻视频节目,以基于用户的内容策划、发布速度和传播范围为制胜基因,通过自建网站视频频道和战略合作的主流视频网站进行实时滚动播报和广泛传播。
肖治垣坚信“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组织”,是传播效应链式增长的基石。他多线并行,
一边扩大报纸发行量、赠阅量,提升中英文网站点击率、转载率,强化自身传播能力;另一方面积极践行中央“走出去”战略,与美国航空周刊集团、霍尼韦尔公司、美国公务机协会等顶尖企业联合,向世界发出中国航空业的声音。他联合国内强势媒体和企业的力量,与新浪网、新华网、环球网、优酷、民航资源网以及珠海航展公司、航空博物馆等携手,增强传播力度,扩展传播范围,更有效地提升中航工业的品牌价值,努力实践林左鸣总经理提出的“舆情也是生产力”。
这种联合的意向与力量,贯穿了航空报社开展的各项活动,也连接起了从国外到国内、从行业外到行业内、从媒体到整个航空产业链的各家单位。
他心中的全媒体不仅仅是简单的报、刊、网的并行或互动,而是要搭建一个以内容为基石、以受众为核心、以传播为目标的多平台传播媒体群,打造行业新闻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