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媒体和通用企业互动:中国通航应如何发展?
图:通航与媒体交流会-互动现场
民航资源网2012年4月20日消息:4月19日,为期两天的2012民航与媒体交流论坛在北京开幕。“2012民航与媒体交流论坛”之“通航论坛——通航企业怎样做好传播”于20日上午召开。论坛现场,媒体和通用企业积极进行互动交流座谈,就怎么样去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逐渐形成我们中国好的产业氛围,如何借助媒体去呼吁或者提出通用航空发展遇到的问题来获取社会各界的关注的等主题展开讨论。下面是座谈实录:
主持人:有请吴敬魁先生、王静、刘兴先生、康柏年、沈国一,有请这几位嘉宾上台。先请每一位嘉宾简单的谈一谈中国通用航空目前发展有哪些问题,通过我们的媒体把这些问题做一个对外传播。
沈国一:我们主要代表新西兰的企业同中国做一些业务的合作和拓展工作,我主要的业务范围跟航空领域有关的一些企业。
吴敬魁:大家对赛纳斯飞机应该不陌生,在中国工业合作领域也迈得最早,在2007年开始跟沈飞合作生产轻型飞机,今年在人民大会堂和中航集团签署协议生产飞机,我本人来讲加入赛斯纳有5年,之前也在中国民航长期工作16年,对通航企业有一点小小的了解。
康柏年:我是在北京主管跟中国民航合作的项目,这个项目是四年长的项目,这个项目主要是在政策方面、安全方面进行一些合作,我们也意识到中国的通用航空我们认为马上也要开始迅速的发展,在这方面也准备很多的合作,去年跟民航局已经开过两次研讨会议,我们今年还会开一次研讨会,明年也会带代表团去欧洲,我本来对通用航空很感兴趣,最早我在法国使馆也作过航空方面的专员,非常感谢民航资源网给我这个机会认识你们。
王静:今天我们的论坛主题是通航,大家对通航都是专家、专业人员,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谢谢!
刘兴:我们国际航空杂志还有通用航空杂志等等大家都不陌生,另外我们在2005年跟天津民航大学总局合作,推出了国内第一套通用航空的图书,关于通航这一块我们从事航空出版传媒业这么多年,一直在关注这个产业的发展,在去年的8月份按照行业的需求我们创办了国内第一本B2B的通航杂志,也在策划一系列的通航出版物,目前是通过我们的媒体力量来传播通航的知识和技术,为整个行业发展提供服务,很高兴今天有机会与通航产业界朋友和媒体界朋友交流。
主持人:下面是一个互动环节,在座参会的嘉宾都可以举手提问和台上的嘉宾进行互动交流。
问:你好我是南方日报的记者,我们民众很关心民航发展基金出台之后,在使用范围之后有可能支持通用航空的发展,具体的细则还没有落得,各位是否了解这个情况,如果细则要落地的话,如何去支持通用航空业的发展。
主持人:请问在座有什么评论?
吴敬魁:我也看了一下,其实我看到这个跟您看到的是同一时间,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政府的支持对一个国家通航企业处于刚刚起步状态是非常有必要性的,数据也显示中国绝大多数的通航企业在亏损状态,国外也出台过几部具有至关重要的法规来促进行业的发展,总体来说是非常好的,在我们国家运作更透明化、更科学化使得好事办好,将来跟政府沟通的时候要表达的一个主要观点。
问:我是中国民航网的,我有一个问题请教吴敬魁先生,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新大州摩托车给我来电话,他也想做通航,有一个同事也想做通航,往通航来做投资,你作为一个飞机制造商您对这些想涉及通航企业的投资者有哪几句忠告?
吴敬魁:在过去工作职位上,我过去1945年接触了三四十个领导都非常介入通航,最近我也参加过几个省市的通航发展规划,包括高教授主导的给云南省的规划,通航制造绝对不是一个地区的事,甚至在某一些机型上不是一个国家能做到的,其实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企业也好,政府也好首先要问自己是否具有这些能力和潜力,如果没有的话可能还要审慎一些,从国外来看进入通航制造每年都是大批的进大批的出,还有一些根本没有出去,因为钱进来,钱就没有了,就卡在这儿。
第二个层面造什么层次的飞机,通航飞机有最简单的轻型运动型飞机,也有高端的,技术含差量比较大的,从高端公用机来说技术丝毫不差于空客波音飞机,在公务机上来讲技术含量更高一些,简单的技术参数大家都了解。前两天我在参加驾驶员协会,现在也在跟政府沟通,如果真要想造的话可以先从这个方面开始,再高端一点可能还是要慎重一些。
主持人:行业是比较热,不管运营、投入还是为了行业的消费者都要去做好的飞机。我们请在座几位每人用一分钟的时间讲讲他们自己,最愿意媒体对通航这样一个领域或者这样一个产业去传递什么样的声音,愿意通过媒体引发什么样问题的讨论。
刘兴:我理解这个事情是这样,作为媒体为通航产业的发展服务义不容辞,我想主要在四个方面我们可以做工作,首先对通航产业的认识,因为通航对政治经济,对国家各方面发展有着巨大的价值,我们有必要通过媒体的宣传,通过组织这样的领导会,甚至组织展览来传播这样的理念。再一个通航行业是一个群众性的事业,没有群众的参与,没有市场的参与这个市场发展不起来,要让老百姓了解通航,这是媒体的责任。再一个我觉得这个市场还有很重要的,做航空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所以在经营维护中也有很多的规章制度,另外还有安全的问题,所以从媒体来说我们应该正确传达通航的安全、运营各方面的理念,让大家形成常态化的心态。还有一个作为通航来说,作为媒体来说需要跟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推动行业的发展,在这当中做一些工作。
王静:我作为平常跟媒体工作日常接触的来讲,我最主要的感触媒体多沟通、多交流,沟通与交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大的论坛方式跟大家交流,讲公司的发展方向,公司的产品,这是最好的渠道。再一个平常的沟通,大家感情的交流,大家信息的分享。有的媒体很正面,得到一个什么信息或者什么样的咨询会主动打电话跟你来咨询,我觉得这样的媒体我们非常感激,你把正确的东西传达给他,这是作为我们产业来讲最愿意跟媒体合作,跟媒体工作还有好长时间,希望彼此多了解、多沟通。
康柏年:我不是媒体,但是我经常看媒体的文章,我发现了一件事情,谈通用航空的时候经常要讲公用机的事情,通用航空有很多不同的业务,主要谈公用机的话,是没错的,轻型飞机的市场在中国、在美国、在欧洲实际上是很小的市场,但是说了这个以后,我觉得中国的情况现在在通用航空还没有真正开始发展。一发展娱乐飞行,中国会有更多的飞行员,会有更多在跑道旁边的服务,所有的飞行员和服务人员已经成立了一套完全可以支持中国通用航空的行业,大企业会支持,中国民航有100多个飞行员,轻型飞机员有1000多,欧洲这个比例是完全反过来的,娱乐飞行是一个很小的市场,但是我觉得作为媒体多说娱乐飞行能特别关注的一个领域。
吴敬魁:在座很多媒体都是老朋友了,我也有幸和在座几家媒体目睹了几家媒体概念到现在做得非常专业的过程,我有三点建议:第一点媒体在新生事物通用航空报道的时候要尽量全面,要让听众听到不同的声音,千万不要说好都一窝蜂的好,说不好都一窝蜂的不好,媒体的职责在报道的时候让听众听到不同的专家、学者或者客观的事实,由他们来判断,宏观上讲听众要有机会听到从你们这儿听到不同的声音。另外一点在报道的时候引用数据要准确,引用观点要全面,因为中国人是高语境的一种语言,可能前面10分钟都不如最后5秒钟讲的意思。第三点我鼓励大家和企业、和协会多合作,因为想要做到第一点和第二点,媒体也不是百科全书,跟各个厂家和协会多合作从他们那边得到他们的数据和知识,我相信他们也非常乐意。具体到我们赛斯纳我们和刘总合作,出版3套11本书,涵盖了整个通航基本的知识和经验,另外我们也在很多大学设立了教讲奖学金,也是加强这方面的合作。我可以代表协会来讲非常乐意和媒体沟通,非常乐意和媒体交流,把我们的知识和经验,把我们在国外看到的教训带回来,使我们的通用航空走得更健康、更稳健、更健康。
沈国瑛:我想讲一下新西兰和航空业的一些关系,大家最了解新西兰可能就是奶粉,大家也知道国内的奶粉问题当然通过媒体朋友的一些宣传和暴光,大家也知道新西兰奶粉在世界上最好,出口到中国的数量也非常大。新西兰在其他的方面也有一些特色和优势,包括在通用航空领域,新西兰开始航空是在1903年,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有非常好的经验可以供国内的通航企业、政府机构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新西兰完全市场化的一个国家,在全世界排名来说最容易做生意的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完全是通过市场来驱动,但是还有一点是要创新,国内现在通用航空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我想如果盲目跟随其他国家和企业的话永远没有机会再超越,所以我们希望国内的一些通用航空企业能够把眼光放到更加长远,能够看到更新的东西。新西兰人均拥有飞机总数是世界第一位的,在制造业有非常多的创新的优势,在一个小的城市有一个很小的飞机制造厂,做的飞机是十几人坐的,但是飞机的功能非常全面,非常短的起飞距离,只有240多米,而且能起飞两吨的重量,这个飞机卖到欧美和非洲有很多的地方,适用性是非常好的,而且价钱非常便宜,一架飞机才100多万美元,每个小时的飞行成本200多美金,国内企业在做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的时候,我想应该要怎么样能够通过才是一个很重要的,另外一点我想讲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是重要的,包括我们和媒体的沟通和合作,我们作2010年世博会期间包括在去年组织了新西兰航空企业考察团的工作,也邀请了很多媒体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们在去年也邀请了国内媒体去新西兰实地去报道新西兰航空工业的一些基本情况,我想政府在这方面能够起到牵线带头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更多消息请点击专题(通航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