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乘客为何老爱换座位?
三名乘客由于在南方航空班机上不听劝阻强行换座被态度强硬的机长以妨碍飞行安全为由驱逐出机仓,并拒绝其返机的事件这两天引发一定范围的争议。很多人认为在这件事情上,南航的机长反应过度,甚至有“滥用职权”的嫌疑,而三位乘客也纷纷走向微博发表观点大喊冤枉。
机长是否反应过度,其实很难判断。如果机长认为你乘客放着自己机票上的位置不坐非要不听劝阻跑到离驾驶舱近的位置,有不安全因素存在而采取保障措施未尝不可。当然,这在西方顺理成章的规则及风险意识也许在中国文化下就难免让人觉得小题大作。
撇开喜欢钻牛角尖的机长不说,我更想说说咱们中国乘客老爱换座位这件事。
咱们中国乘客爱换座位不是什么新闻。这几年出差多了,感受也就很多。无论在飞机上,还是在火车上,甚至在长途大巴上,像我这样单身出差的十次有六、七次被人请求调换座位。几乎所有人都喜欢换座位。他们中有结伴的情侣、夫妻、朋友、同事、棋友、牌友和小朋友(小朋友的母亲说孩子要靠窗看风景,希望帅叔叔能行个方便)。每当要求被换座位的时候,我有时愿意,有时也很不高兴。说实话,虽然我是一个喜欢成人之美的帅叔叔,但出差累了想靠在飞机窗户上小睡一会,身体不舒服想靠近过道上厕所方便也是经常的事。特别是这种情况下被要求换座位心里就会感到非常为难。不换吧,人家说你小气,连个位置也这么计较(其实他比我计较);换吧,整个旅程尤其是长途很不舒服,真是纠结。当时心里就在想,你要什么座位,喜欢靠窗的,喜欢靠过道的,喜欢前面的,喜欢后面的,喜欢连在一起搂搂抱抱的都可以跟人Checkin小姐说的,干嘛非要上了飞机整得大家为了换座轰隆轰隆的。
静下来仔细想想这个问题,又觉得这是一个典型的东西方文化差异问题。中国人的生命体验多以情感出发,感性得很;而西方人的价值体现多以规则和法制出发,理性得很。
曾经从芝加哥飞底特律,一部可以坐300多人的飞机上坐了不到20人。最后上飞机的五个人一看就是一家,但不知为何机票却是分开的。当时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家庭成员中的两个初中生模样的孩子。他们明明看到父母边上的位置都是空的,却仍然一本正经一边看着票上的座位号一边在人烟稀少的机舱里苦苦寻找属于自己的座位。他们的父母和老人也没有一句让他们坐到跟前的话。最后这一家人坐在不同的三个位置一直到底特律没有挪动过一个座位。再看看机上其他寥寥的几个乘客,座位是当中的绝不会挪,哪怕一个位置靠窗去坐,更不会象咱们国内有些乘客趁机横躺在座位上享受“空卧”。
每每看到国内航班舱门关闭一刹那,多少乘客迅速勇猛地起身抢占那些空着而看上去更舒服的座位;每每去音乐会看到自己靠前的座位被那些聪明的持低价票的达人“抢占”的时候(问他你的座位在哪,他还白眼对你说:可以随便坐的)。心里就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那些西装名牌一身的商业人士,社会达人,那些崇拜西方音乐和艺术的看客,他们当中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流淌着西方血液,培养着西方的思想?当今似乎彻底西化的中国社会究竟又有多少理性的实践?
当网上的任何关于重大的社会事件的民意调查无不宣示西方理念的时候,你不妨问一下自己,面对这些彻底西化的理念究竟有多少中国人会将其树为自己的中国价值,究竟有多少中国人会将其当作自己生命的圣经?
在一个不具备普遍独立人格的天空下,究竟有多少制度和规则会被视为甘露法雨?究竟有多少法律和约束会被自觉遵守,哪怕是一个普通的交通红绿灯,哪怕是一张印着规则的南航机票!中国人究竟更愿意以理性约束生命获得西方定义下的自由,还是更愿意因情感聚拢而围坐在一起,哪怕是一次简单而短暂的飞行旅途。
撇开南航机长,大家都该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