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教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民航院校 > 民航新闻

民航新闻

卫星通信飞行员与签派员的“电话线”

hkxyedu 2012-12-10民航新闻
飞机在蓝天翱翔,沿着预定航路飞行时,要面对包括危险天气在内的各种突发状况。解决这些问题,除了需要飞行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技术能力外,还需要飞行员与地面运行控制

飞机在蓝天翱翔,沿着预定航路飞行时,要面对包括危险天气在内的各种突发状况。解决这些问题,除了需要飞行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技术能力外,还需要飞行员与地面运行控制中心的飞行签派员密切配合,针对运行中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沟通与交流,共同对安全飞行作出判断与决策。

在与地面相隔千里之时,机组是如何与运行控制中心进行实时交流的呢?一个多月以前,民航局公布《航空公司运行控制卫星通信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将为机组和运行控制中心的双向交流提供一个新的选择,那就是卫星语音通信。

至关重要的陆空语音通信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飞行员与地面工作人员“喊话”,这种空中与地面的双向交流可以看成是陆空语音通信的一种方式。

“飞机活动包括滑行、起飞、巡航、进近、着陆等阶段,航空规章要求航空公司的飞行签派员与机长共同对飞行安全负责,监视飞行全过程,利用现代化通信方式及时将任何可能影响到飞行安全的信息通知机组,与机组密切配合,确保每次飞行的安全运行。”民航局飞行标准司的赵东升告诉记者。

虽然机组与签派员和管制员都会进行陆空通信,但两者有所不同。中国民航规章CCAR-121-R4第97条明确规定,飞机要与空中交通管制和航空公司运控中心建立双向陆空通信,要求飞机与航空公司运控中心之间的通信应当独立于空管系统之外。这对飞行安全至关重要。

航空公司的签派员与管制员的责任有所不同。管制员的主要职责是保证空中每架飞机之间的安全间隔,当飞行出现紧急情况时,根据飞行机组意图为飞机打开通路。而签派员则是由航空公司授权协助飞行员安全飞行的,飞机的飞行计划由签派员和飞行员共同决定。为了保证飞机能够按照预定的计划安全飞行,飞行签派员需要密切监视和向飞行机组提供技术支持。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飞行员、签派员、管制员共同构成了飞行安全稳定的‘三角形’。”赵东升说。

然而,随着我国机队数量和航空运输量的快速增长,面对空域紧张、复杂运行和航班延误等问题,航空公司的通信联系与监控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航空公司运行控制能力的提高,安全压力日益增大。

卫星通信是未来趋势

运行控制中心是航空公司组织、指挥飞行运行的核心,被誉为“地面机长”的飞行签派员又是其中的核心角色。他们要如何将信息及时通知给机组呢?他们使用什么方式的现代通信和监视技术保证与每架飞机的通信联系呢?

在一般情况下,语音通信是沟通交流最快捷的方式。具体到飞行运行中,可靠、稳定和不间断的语音通信可以帮助飞行签派员及时将影响飞行安全的信息通知机组,协助机组安全飞行,从而有效避免由于判断失误、决策不及时发生的飞行事故。

目前,我国航空公司可用的语音通信系统主要有两种:高频(HF)和甚高频(VHF)。高频通信可以用于远程无线电通话,但存在受天气影响大、无线电干扰太多等问题。而甚高频通信覆盖范围只有300公里左右,且使用频率受限,难以为航空公司的运行控制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用卫星通信解决航空公司语音控制问题,成为国际现代通信发展的趋势。

目前,卫星通信系统已经在航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正在运行的、新引进的飞机和生产线上的飞机都具备安装卫星通信的基本条件。国内外卫星通信服务商根据不同机型也提供了多样化的机载卫星通信产品,经过适航认证,完全可以满足航空公司要求。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海事卫星通信技术、铱星卫星通信技术、基于甚小口径天线系统(VSAT)技术的Ku和Ka卫星通信系统等都能为航空公司提供更为便利的通信手段。卫星通信可以实现全球覆盖,不需要地面站,所以相较于甚高频系统,成本要低得多。对于航空公司运行控制语音通信来说,卫星通信具有覆盖面广、通信稳定、联系可靠等优点,这是高频和甚高频通信无法代替的。

“从安全角度来看,卫星通信作为运行控制应急通信,能有效保证飞机与运行控制中心之间及时、可靠的通信联系。飞行机组和飞行签派员的一个电话就很可能避免一次飞行事故,它的效益是无法估量的。”赵东升说,“持续安全是民航的核心,使用卫星通信解决运行控制语音通信问题的目的就是保证飞行更安全。”

旅客能否机上通话和上网?

截至2012年10月底,中国民航全行业在册运输飞机达1907架。目前,我国仅少数在国际航线和在西南高原地区运行的飞机已装有卫星通信和地空数据链通信系统。而绝大多数在国内航线运行的飞机仅装有地空数据链通信系统和高频通信,且国产飞机仅有高频通信。

《实施方案》有望改变这一局面,并提升机组与运控中心通信的稳定性和清晰性。根据方案要求,新装、改装卫星通信系统工作拟从2013年到2016年分3个阶段实施。航空公司在2013年要根据本公司机队的实际情况,实现20%的飞机具备卫星通信能力;在2014年1月之后引进的新飞机都应具备卫星通信能力;在2014年底前,机队总数45%的飞机应具备卫星通信能力;在2015年底前,机队总数70%的飞机应具备卫星通信能力;在2016年底前,航空公司所有飞机应完全具备卫星通信能力。

卫星通信与包括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在内的技术和其他系统结合,可以为航空公司提供丰富的航空信息服务。比如,由于甚高频覆盖范围有限、高频存在通信盲区等特点,在边缘地区和越洋飞行阶段,基于卫星通信的通信寻址和报告系统(ACARS)能够提供有效的通信覆盖。

我们不禁好奇:如果驾驶舱和地面可以实现实时通话,那么是否有朝一日旅客也能够在飞机上使用移动电话或使用无线上网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仍需要时间。

此次卫星通信实施方案的重点是驾驶舱和地面的通信交流,主要涉及驾驶舱安全和应急通信,并不包括旅客服务通信。旅客服务属于后舱通信,即为旅客提供上网、卫星电话等娱乐服务。

“现在通信手段很多,航空公司提供后舱通信服务也成为一种可能。国外有些航空公司已经开始尝试这项技术,中国的航空公司在与电信服务商进行研究试验,中国民航局也将研究新的支持政策,因此国内航空公司在飞机上应用这项技术还需要点儿时间。”赵东升说。

满足旅客服务需求是航空公司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发展,飞机客舱娱乐系统也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旅客在旅行中能够充分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好处,各航空公司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逐步推进新技术的应用。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不论是机组人员还是广大旅客都能享受到便利的通信服务。

短评

推行客舱陆空通信不应操之过急

日前,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的《航空公司运行控制卫星通信实施方案》,曾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原因是有媒体误认为卫星通信将为旅客提供打电话、上网服务。对此,民航局已作出解释:该方案实施目的是解决飞机驾驶舱与地面控制的通信问题,并未涉及旅客通信服务。

旅客在飞行途中使用陆空通信,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事实上,国外已有航空公司为旅客提供卫星电话和无线上网服务。但在世界范围内,客舱内的陆空通信依然没有得到大范围推广,一方面是由于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安全考虑。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陆空通信为人们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也给确保航空安全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航空公司利用新技术满足旅客的服务需求无可厚非,但推进现代服务方式一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这不仅需要技术成熟,还需要政府部门有效引导,切不可操之过急,盲目追求新潮。旅客也应当理解飞机通信安全之于自己、之于社会的重要性,在旅途中遵守民航相关法律法规。
 

航空教育网免费择校指导
请输入学生姓名
请输入11位手机号码
请输入考生所在地
请输入目前学历
已阅读及同意服务条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