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民航新一轮改革十年
编者按:2002年10月11日,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六大集团在人民大会堂同时宣告成立,拉开了中国民航历史上最深刻、最彻底的一次改革的帷幕。10年来,中国民航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体系,民航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拉动作用愈发凸显,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10年前的2002年,中国民航开始了新一轮管理改革;10年后的今天,与中国民航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符合民航行业发展规律的新型民航管理体制已经确立,中国民航以“世界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的显赫排名为国际同行所艳羡。回望这10年,我们可以用“改革促进发展,改革推动进步”概括中国民航改革所取得的成绩。
从2002年开始,根据国务院要求,民航在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一次深入、彻底的改革。在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后,民航在价格、市场准入等方面,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不断深化。例如,2004年4月,经过听证的《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正式实施,明确航空公司可以政府确定的基准价为基础,在规定的浮度内自主确定价格,对旅游航线、多种运输方式竞争激烈的短途航线和独家经营航线完全实行市场价格;2005年,《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正式发布施行,放宽对所有权的限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民航业,目前已有多家民营航空公司参与航空市场竞争。
民航业具有规模效益的规律,体现为距离经济、范围经济、工具经济等。民航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改革适应了该规律,极大地调动了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地方政府和消费者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民航管理改革促进了中国民航的发展,使中国民航在世界民航业的地位越来越高。在运输周转量方面,2002年~2011年,中国民航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中所占比重从2.21%提高到6.80%;在运输飞机数量方面,中国民航由2002年时的602架增长到2011年的1853架,增长了3倍多,机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在经济效益方面,2011年,全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001亿元,利润总额363亿元,相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300%和10余倍。
民航管理改革增强了中国民航的产业辐射力,使中国民航对社会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有关口径,根据中国民航大学的测算,中国民航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包括直接贡献、间接贡献、诱发贡献和引致贡献)占国民经济的比例,从2002年的5%逐步提高到2011年的8%,其中上海2011年达到14%,北京则已达到12%。“要想强,上民航”已成为全国各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思路之一。
在纳税方面,中国民航各相关企业向政府纳税(不包含基金)从2002年的约10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11年的70亿元人民币,10年间增长近6倍,为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