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信:致力技术创新为建设民航强国铺路
在网上购买机票、选择飞机座位,不用担心丢失机票仅凭身份证就可以到机场办理登机……常坐飞机的人们普遍感受到了民航信息化快速推进带来的便利。变化的背后是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提供者是中央企业里唯一一家以IT信息服务为主业的企业——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
中国是全世界电子客票普及率最高的国家
北京市民徐建还记得20多年前第一次买机票的情景:“拿着单位介绍信到民航售票大厅排队,买到票后必须收好了,万一丢了就坐不了飞机了。”现在,徐建已习惯在网上查询航班、电话订票,去机场前就把座位订好。
从纸质机票到电子客票,是民航信息化的一次大变革,中国航信正是这场变革最主要的推动者和实施者,在国内率先倡导并推出了电子客票,2003年与国航合作投产了电子客票系统。
电子客票并非在中国首先应用,但如今中国是全世界电子客票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在2008年就实现了100%的中性电子客票普及率。
电子客票代替纸质机票,节约了大量运输、纸张、储存等方面的成本,航空公司可以更专注于服务;简化了机场复杂的操作流程,使其更加人性化;规避了运作风险,缩短了民航结算流程,使得企业资金周转更加灵活。2009年,中国民航销售电子客票1.89亿张,节约成本近40亿元。
手机值机、二维条码等技术使电子客票系统功能进一步拓展;3G技术、支付技术、云计算等前沿科技也被成功运用到由电子客票带动的周边产业中,促进了我国民航业的跨越式发展。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让中国民航接纳世界
国内的航空公司要飞出去,外航要飞进来。满足不同航空公司的离港需求,需要高度自动化的离港多主机共用平台。长期以来,多主机共用平台系统由国外产品垄断,不仅服务价格高,而且在应用方面有许多不适应中国市场的地方。
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国航信发起挑战。2007年,离港多主机共用平台立项,中国航信集结精锐科研人员开始研发。这项专业性强、垄断程度高的技术,国内没有技术资料,国外严格保密。中国航信项目组反复讨论分析,慢慢摸清了各项关键技术,并实现了技术盲点的突破,获取了两项专利。
作为一项服务技术,必须在研发过程中与目标客户沟通验证。一开始,很多外航不愿意配合。中国航信耐心地去沟通,一点点把信任建立起来。最终,日本航空公司(Japan Airlines Co., Ltd.,简称“日航”)2008年3月成为第一家使用中国航信新系统的外航。目前,中国航信“离港多主机共用平台”产品已与17家外航签约,覆盖了全国22家机场。当机场拥有这套系统后,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航落地,为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消除了技术障碍。
中航信目前平均一张票仅收费7元钱,大大低于5美元的全球标准
电子客票技术为航空公司降低了成本,但中国航信目前平均收费是一张票仅7元钱,大大低于5美元的全球标准。多主机共用平台的研发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对航空公司收取的服务费用也远远低于国外水平。为什么?
“我们有两重考虑。一方面,在价格上中航信要谋求长远的发展,必须支持民航业做强做大。市场扩展了,我们的业务规模也会相应增加,并体现在经营业绩上。更重要的是,中国航信作为一家中央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公众、服务社会,让民航业的发展更加方便广大旅客的出行。”中国航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徐强表示。
电子客票推开后,中国航信随即开始研发面向旅客的自助服务产品。2006年4月,中国航信旅客自助服务产品首次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运行。使用自助值机的旅客,不用在机场柜台排队,而是通过自助值机设备获得乘机信息,选择座位并获得登机牌。现在,中国航信已开发出自助值机、网上值机和手机值机、自助登机等一系列自助值机服务产品。2011年,自助服务产品日均处理旅客量已逾11万。
“中国已是民航大国。我们将继续努力为航空公司、机场和旅客提供更全面的产品,为把中国建设成民航强国铺路。”徐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