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携程、艺龙、去哪儿和那些年
听说携程和去哪儿的事成了,感觉很欣慰,仿佛看到一出电影中最吵吵闹闹的两个人最终走到一起的情节一般,观众们嘘了口气,散了。
只是有的观众回到家之后,觉得这事没完,似乎哪里不对劲一般。
普通观众:“看来没有便宜机票和酒店买了,因为价格战结束了;”
航空公司观众:“他们成一家人了,以后跟他们谈生意可就不好谈了;”
忽必烈:“一夜之间,我们变成行业第二啦!”
风清扬:“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苏州观众:“呵呵,谁是行业第二还难说吧?”
如果说携程吃掉艺龙的时候只是让我有些唏嘘,那么如今的携程和去哪儿合并则让我回忆起一些事,总想写点什么。
在这个行业,携程和艺龙本身已经是一个传奇。在公司初创的时候(1999年),据说有的投资人是同时分别投了北方的艺龙和南方的携程,原因是,他们觉得这个行业中必定会出现一家成功的企业,他们不赌是哪家企业,而是同时投资。最后,携程和艺龙都成功了,起初南北分治,直到后来携程在上海顽强地“鼠标+水泥”,艺龙则转型主攻酒店并被Expedia收购。再到后来,艺龙开始没落最终被携程收购。
去哪儿大约在2005年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帮助人们寻找低价机票和酒店一直是它的一个形象。在那个时候,它所展现出来的IT技术也很牛,能够实时从互联网上的绝大多数卖机票的网站上扒下数据并展示给旅客,让旅客找到最便宜的机票。到2011年,去哪儿获百度投资,百度成为其最大的机构股东。此后,本来业界认为它和百度的关系将使之在垂直搜索领域继续大展宏图,然而去哪儿却义无反顾开始转型成一个OTA,开始和携程一拼高下。2013年底,去哪儿网在纳斯达克上市成功后,和携程的竞争更加激烈,这期间去哪儿还将信息系统布局向航空公司上游延伸,号称在研发新一代的收益管理方面的系统,同时打造TTS(其实就是一个代理商平台),此时,其在搜索领域的技术已经变成任何一个程序员都会的技术了,而收益管理和TTS方面,则显然并非它的技术团队之所长。
而携程在现任CEO回归后,大力投入技术研发,在网站和移动端的技术与去哪儿不相伯仲。在互联网技术优势丧失的情况下,无差异化的竞争终于让去哪儿在对民航和酒店业的理解和经营上输给了携程。
2012年的时候,我正在为东航的电子商务而操劳。在此期间,为了寻找东航电子商务的发展路径,曾经分别联系到去哪儿的CEO庄辰超、携程的时任CEO范敏,在席间热切地希望学习到他们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看法。现在在印象笔记中仍然能看到当时的谈话记录。当时这两家企业老板给我的印象很简单:去哪儿代表具有活力的互联网,印象最深的是“用互联网的眼光看航空公司”这句话;而携程代表日趋没落的以呼叫中心销售为主的OTA,满脑子还是呼叫中心怎么做。
在那个时间点上,我仍然认为去哪儿是携程的革命者。如此看来,后来发生的事情不难理解了:上市后,去哪儿开始和携程火并,携程在互联网技术上快速赶上(或曰去哪儿技术走偏、停滞不前),而去哪儿则以携程最擅长的地推等方式来竞争,最终以巨亏和被竞争对手合并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切。
残酷的行业竞争成败也就在一念之间,持续的专注于自己所长也许才是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