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场建设恐陷悖论
自中国第一条高铁——武广高铁开通以来,有关高铁冲击民航的讨论不绝于耳。基本上,每开通一线高铁,沿线的短途航班便会因旅客流失而被迫停运。
日前,在全国民航工作会上,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民航局”)副局长李军披露,今年1-11月,高铁对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影响达0.3个百分点,下滑航线达15%。
业内人士统计,2012年“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形成后,将覆盖中国民航58%的市场。
民航局的研究则指出,在500公里以内高铁对民航的冲击达到50%以上,500公里-800公里高铁对民航的冲击达到30%以上,1000公里以内高铁对民航的冲击大约是20%。
不过,高铁对民航的冲击似乎未能拦阻各地兴修机场的热情。在同一个会议上,李家祥表示,中国机场建设迎来了蓬勃发展期。今年开工建设的机场有14座,明年拟开工建设12座;支线机场建设将大提速。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颁证运输机场达180个,其中当年新增机场5个,均为西部支线机场。“十二五”规划里,未来支线机场建设将集中于中西部地区。
由以上数据可知,一方面,高铁对民航正形成严重的冲击,客流量下降显著,另一方面,机场建设却马不停蹄,尤其是那些受冲击较为严重的支线机场。这种“客流量减少,机场建设加速”的状况,似乎构成了一个悖论,让人对中国的机场建设规划心生疑虑——现在大兴土木,大肆修建机场,到时候却没有人坐飞机。这会给地方政府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并形成资源浪费。当然,地方政府热衷于修建机场,激励比较复杂,机场所带来的外溢性,能够提升本地土地的价值,是其中重要的考量。
不过,这样的思路依然被困在了“土地经济”中,与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背道而驰。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更讲求质量的提升,花大力气修机场,但却因高铁的发展而罕有使用,这恐怕并不是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