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还是降 航空公司在中日航线上的两难选择
在竞争较为充分的民航市场,航班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航空公司通常会选择涨价。但在3月11日地震发生以来的中日航线上,中国的航空公司,尤其是国航、东航、南航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却陷入两难境地:涨价面临着民众的指责和政府的压力,但降价则意味着原本赚钱的航线变为亏损,作为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的航空公司要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大量滞留日本的旅客急于乘坐飞机回国,导致市场需求短时间内激增,日本回中国的航班“一票难求”,票价水平也比平常时期的价格大幅提高。据报道,北京至日本航线单程平日价格基本为4000-5000元人民币,近期票价涨幅高达三倍以上。
最近几天,国内各大航空公司都在通过增加航班、改用大型飞机等方式努力增加中日航线上的运力。如果单纯考虑成本收益,由于需要临时调配飞机和人员,这些航班的运行成本高于平常时期,但在客流方面,去程客流稀少,回程航班爆满,为了收回成本,理论上航空公司需要提高回程的票价。
过去几天,日本直飞中国的单程航班票价曾一度超过一万元人民币,尽管航空公司对外表示没有临时涨价,但依然给部分公众留下“趁火打劫”的印象。造成这种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人们习惯于用航空公司平时促销所用的数量有限的特价机票价格,与非常时期放出的全价机票相比,但实际上二者不具可比性。二是部分乘客购买到的是商务舱和头等舱的机票,这部分机票的价格明显高于经济舱。
事实上,即便航空公司采用全价机票,只要没有超过事先对外公布的票价,就没有违规。长期以来,我国国际航空运价的形成机制和组合条件不同于国内票价,一般由中、外方航空公司根据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协商确定,并向民航主管部门申报。航空公司制订国际票价时通常考虑包括经营成本、合理利润及其他有关因素,确定后提前对外公布。
此外,由于受到政府双边协议限制,对于三天以内自日本地区起飞的航班客票,日本境内外购票价格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旅客从日本境内购买的回国机票,与中国国内购票的价格可能不同。这也是回国客票看上去价格高涨的重要原因。
对中国的航空公司而言,中日航线是为数不多的盈利航线,目前的中日航班也是正常的商业航班,因此航空公司没有理由完全放弃自己的商业利益,即便在公布票价的范围内适度提高票价,也无可厚非。
不过,由于掺杂了很多非经济因素,此时的中日航线,已经不完全是商业航线。此时的航空公司,也已不是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机构。这段时间中日航线上的经济账,很可能是一笔糊涂账。
事实上,中国的航空公司并不糊涂。它们知道,此时的形象和声誉重于利益,短期的牺牲是值得的,也是可承受的。
国内航空公司表示,最近几天并没有提高中日航线上的票价,相反推出了一些优惠机票,帮助旅客尽早成行。这样看来,在自身的商业利益和非常时期的旅客需求之间,将后者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当然,这样做的后果是自身效益受损,如果再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日本旅游市场很可能较为低迷,航空公司以往盈利的中日航线可能要赔本经营,它们将面临比地震时期更大、历时更长的经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