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长沙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四年突破1000万人次
图:正在排队的旅客。
民航资源网2012年9月7日消息:截止2012年9月5日凌晨12点,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简称“长沙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0477人次,旅客吞吐量再次突破千万大关,同比2011年提前了20天。这是继2009年11月19日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2010年10月14日再过千万,2011年9月25日又过千万,成为中国中部首个跨入“千万级”行列的机场后,再创佳绩的一年,为实现长沙黄花国际机场2012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500万人次,进入全球机场百强奠定了基础。
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千万,意味着机场的集聚效应开始产生,特别对发展临空经济是重大利好。首先是驱动地方经济发展。按照国际民航协会测算,每100万旅客会产生经济效益18.1亿元,解决5000人的就业问题。其次,通过打造以长沙机场为核心,集航空运输、轨道交通、城市公交、长途客运等为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可实现交通无缝式对接,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在全国交通格局中的枢纽地位。再次,有利于加速形成枢纽机场,使机场成为吸引高附加值、高时效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最佳区位,帮助我省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近年来,随着湖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依托商贸、旅游、会展、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长沙机场的运输生产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2001年突破200万人次,2004年突破470万人次,2005年突破530万人次,2006年突破660万人次,2007年突破800万人次,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形势下,逆势发展,旅客吞吐量达到1128万人次左右,2010年趁势发展达到1260万人次左右,2011年9月底就达到千万人次。如此快速的发展,被民航业界称之为长沙现象。长沙机场总体规划已于2011年7月通过专家评审,规划2020年的旅客吞吐量达到3000万人次,2040年达到6000万人次。
长沙机场自去年7月19日二号航站楼(T2)转场启用,拥有四个值机岛80个柜台,21条安检通道,47个停机位。加上转场后对保障流程进行了优化,新增了人员配备,引进了各项先进的设备设施,这一系列的改善,都大大提高了长沙机场的运行保障能力,吸引了更多的航空公司投放运力到长沙航空市场,推动了运输生产发展。今年上半年以来,长沙机场与各航空公司就建立湖南分公司进一步保持多层次合作及服务保障工作进行了多方交流,积极配合省政府加大力度引进基地航空公司,积极做好厦航、奥凯湖南分公司的协调保障工作,全力支持基地建设工作,现在基地公司的建设进度与运力投放比例都有所改善。此外,容量评估工作的顺利完成、国际航线吞吐量高达20%的增长等各方面滴原因都对长沙机场航班时刻容量的提升、航班起降架次的增加和助推航班增量,完善长沙航线网络起了重要的作用。去年11月长沙机场37项服务承诺的发布让旅客出行更舒心。
目前,长沙机场已开通直达全国73个大中城市的近118条航线,以及长沙-首尔、光州、青州、大阪、台北和香港等十余条国际和地区定期或包机航线,有30家航空公司执行航班飞行。厦航、深航、东航与省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厦航、深航已在长沙设立过夜基地。随着航线的快速完善,运输量也有了飞速发展。长沙机场旅客运输量由2005年的530万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1300余万人次,进入出境旅客人数更是中部其他五省之和,长沙机场客流增速全球前10。短短几年时间,长沙机场由小机场飞进了千万级大机场行列,真正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大跨越。
“将黄花机场打造成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成为长沙机场的下一个目标。在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中,湖南省政府明确了“四化两型”重要战略,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实验区改革。结合湖南省和长沙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长沙机场计划在机场和市区之间打造一个集物流、配载、仓储、会展、旅游、高新技术出口加工等临空经济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等为一体的“临空经济走廊”,将长沙机场建设、发展成为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生态环保、国内一流的“航空城”。我们相信,这一目标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湖南机场股份有限公司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分公司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