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人员如何实施健康管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健康管理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对个人及人群的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以及进行预防的全过程[1]。中国民用航空早在成立之初就对飞行人员进行航空卫生保障和管理,形成了飞行人员健康管理的雏形。目前已经形成局方航空卫生处监督—体检鉴定中心评估—航空公司实施的飞行员健康管理体系。近年来,随着飞行人员人数迅速增长,飞行人员生活方式以及疾病谱发生变化,传统的航空卫生保障和管理模式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飞行人员科学的健康管理显得日益重要。结合公司近二十年的飞行人员健康管理服务实践,笔者作出以下的一些探索。
健康管理是连续的、长期的、循环往复、始终贯穿的过程。根据近年来飞行人员健康管理实践总结,飞行人员健康管理服务可分为健康监测,健康干预,健康维护三部分内容。
1、飞行人员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1.1健康监测
1.1.1年度空勤体检鉴定与航前体检 以年度体检鉴定为健康管理的重点,以日常航前体检为基本面对飞行人员进行点面结合的健康监测。每年的空勤人员年度体检鉴定包括辅助检查和体格检查,由民航局委任的体检机构对飞行员健康状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体检结论科学、客观,是航空医师进行健康管理最有效的参照,也是飞行人员健康分级管理的重要依据。日常的航前体检是在日常的飞行活动前由航空医师对飞行人员的血压、脉搏、体温等基本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了解其飞行前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进行放飞的体检。
1.1.2动态健康数据库管理 2008年民航西南管理局开发出第一版航空人员体检合格证管理系统在全国推广使用,2012年新版航空人员体检合格证管理系统上线。该系统记录了2008年以来历年飞行人员的体检健康数据,还可对飞行人员日常就诊,住院,用药,健康疗养,停飞和复飞管理等健康数据进行系统的记录,动态记录飞行人员的健康数据,操作简单,查询方便。笔者在工作中采用了该系统与航空人员体检记录本相结合的管理,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实现了健康档案价值利用最大化,同时利用体检合格证管理系统信息平台和资源共享的功能,实现了动态管理目标。体检合格证管理系统持续积累、动态更新的健康数据有助于航空医师系统地掌握飞行人员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重要疾病或健康问题、筛选高危人群并实施有针对的防治措施,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也为民用航空医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1.1.3健康评估和风险分级 飞行人员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健康风险评估,通过对个体健康风险评估后,与同性别年龄组人群平均风险进行对比,得出个体风险级别,然后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实施不同的健康维护方案。目前国内已经建立了以空勤人员体检鉴定中心为主的健康评估机构,每半年或一年对飞行人员进行健康评估。各航空公司根据飞行人员的健康状况正在探索飞行人员健康分级管理的标准和办法,积极推进飞行人员的健康分级分层管理。
1.1.4确定个人健康管理目标 根据健康评估和风险分级管理结果,来确定飞行人员的健康管理目标,也就是航空医师制定的飞行人员航空卫生保障计划,一般从控制飞行时间、合理搭配机组、实施空中医学观察、加强航前体检监控、持续性身体健康状况监控、做好三级预防措施和严格执行康复疗养计划等七个方面制定管理目标。近年来航空卫生保障计划加强了健康危险因素的统计,从日常航卫保障、航前体检把关、日常保健宣教和矫治效果评估计划方案调整等方面进行制定,更贴近日常航卫工作,符合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管理学流程。
1.2健康干预
1.2.1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 是指在科学的指引下改善包括饮食、烟酒、运动、心态等生活方式,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健康危险因素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针对飞行人员的疾病谱,主要对饮食、烟酒、缺乏运动、肥胖等可变危险因素,采取生活方式改善措施,主要内容有:①戒烟②减轻体重③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④选择高膳食纤维食物⑤加强有氧运动锻炼和体力活动⑥限制盐和油的摄入等。通过对空勤餐食采取“四低一高”措施,即低热量、低胆固醇、低糖、低钠、高膳食纤维,加强膳食干预。通过定期体育比赛和日常体育锻炼点面结合模式开展运动干预。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意义在于不仅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如果在疾病不可避免的时候,还能够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展过程,从而达到非药物矫治疾病的效果。
1.2.2药物干预 我们对达到药物治疗标准的飞行人员采取药物干预。药物干预原则既要遵循“各种疾病诊治指南”的治疗原则,又要遵守航空卫生法规。通过日常的航空卫生宣教,使飞行人员养成在航空医师指导下服用药物习惯,特别是慢性病的用药,如高血压、糖尿病首次用药必须地面观察达到规定时间才能放飞,中断或者更换药物同样要求地面观察。通过日常航前体检,持续询问和监测飞行人员用药情况及药物疗效,形成对比,开展疗效评估,确保飞行人员健康飞行。
1.2.3健康宣教干预 对飞行人员健康宣教的方式和方法很多,笔者在日常航前体检中针对飞行员不同健康状况,开展专项疾病的健康宣教;通过邀请健康管理专家、教授做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健康意识;通过在航医值班室,开辟健康教育宣传栏,普及健康知识,提高飞行人员的健康素养;通过网络,如在飞行网开辟航医专栏,介绍航空生理知识,航空卫生法规,常见慢性病的预防,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等;通过飞信,定期发送航空卫生保障知识短信;通过手机终端的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定期普及健康养生、食品安全、医保政策、就诊攻略等知识等等。形成了二人传播教育、小组传播教育、公众传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给飞行人员进行健康宣教干预。通过对飞行人员的健康宣教干预,改变飞行人员关于健康及相关知识的错误认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在健康宣教中,增强了航空医师与飞行人员的人际关系,提高了依从性,更加有利于健康维护。
1.2.4健康疗养和EAP干预 采取健康疗养和康复疗养相结合的疗养模式对飞行人员进行疗养干预。每年通过定期组织飞行人员健康疗养,给飞行人员减压放松,消除疲劳。公司选取的疗养院自然疗养因子丰富,适宜的气候、阳光、景观、森林、温泉等对身体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通过远近结合,集中与分次,定期更换疗养院的疗养模式,疗养方式灵活而方便,提高飞行人员疗养的参与率和疗养质量,提高了飞行员的参与与积极性。对特许飞行员或者因病停飞的飞行人员,提供专业机构的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员工帮助计划)服务,帮助飞行人员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绩效及改善公司组织气氛和管理,增加公司的凝聚力。
1.2.5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飞行人员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心理测量,了解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对飞行人员进行职业紧张目录问卷(OSI-R)的压力测量,了解飞行人员职业压力状况,通过相关的统计分析,得出飞行人员心理健康和职业压力总体情况,为下一步开展飞行人员心理干预做好准备。
1.3健康维护
1.3.1就医指导——医疗需求帮助 医疗需求帮助是指通过咨询专业医生来指导个人恰当选择医疗服务。在飞行人员就医指导方面的措施如下:①电话咨询:开设了24小时健康咨询电话,与航医值班电话合并,由当班航医负责,对飞行人员提供临床疾病、体检结果解答,指导其按需就医;②绿色通道:与省级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合作,开辟飞行员就诊绿色通道,预约专家门诊、陪同就医、帮助取药、联系住院床位等;③专家门诊:通过长期与心血管、内分泌疾病专家的合作,对飞行人员就诊提供固定专家、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服务;④专家上门服务:定期邀请专家来公司指导、会诊、讲课等。
1.3.2用药管理——安全用药管理 飞行人员用药有特殊的规定,执勤前和执勤中禁止使用影响航空安全的药物,如禁止使用或者携带鸦片、***、甲基苯丙胺(**)、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飞行人员高血压不能服用交感神经抑制剂和扩张血管药物;糖尿病不能服用磺脲类和皮下注射胰岛素[3];飞行人员如服用磺胺类药物4-6小时,缺氧耐力及工作能力均有所下降,因此执行任务时不能服用此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应慎用,青霉素用药后应至少停飞12小时以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应停飞48小时;禁止使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如镇静催眠类、中枢兴奋药等;慎用组胺H1受体阻断剂和抗空晕药物[4]。飞行人员应在航空医师监控下使用药物,不得自行中断治疗或停止用药,也不得变更治疗方法或更换药品。
1.3.3康复管理——院外管理 对飞行人员开展患病后的随访工作,了解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进行用药提醒、复查提醒、疗效对比分析、健康督促等,帮助飞行人员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自我维护意识、普及相关疾病的医学知识,帮助病人控制病情的发生发展,防止病情的恶化及并发症的出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4]。
1.3.4疾病管理——慢性病管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飞行人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慢性病是飞行员空中失能的重要危险因素,慢性病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慢性病的管理以各种疾病的“诊疗指南”为准,采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并以治疗性生活方式辅助治疗。以糖尿病为例,通过开展了“五驾马车”管理模式,即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一起管理,为飞行人员健康保驾护航。1.3.5保健服务——调理与保健 公司申请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方便飞行人员就诊取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常见疾病和慢性病能够在单位进行诊治;引进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生,可以开展中医针灸、推拿、刮痧、拔火罐等传统中医治疗保健项目;配置了理疗仪、神灯等设备,帮助飞行人员缓解常见的颈椎腰腿痛等慢性疲劳性疾病。
2、飞行人员健康管理服务的困难
在日常的飞行人员健康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航空医师思维受传统的诊断治疗医疗模式影响,重诊断和治疗,轻预防和管理,难以短期内形成健康管理服务的理念;航空医师缺乏,航卫保障任务重,临床经验不足,医学继续教育有限,航空医学知识老化,专业进修和学习机会较少;从我国目前航卫保障现状来看,健康管理核心内容健康风险评估比较薄弱,飞行人员体检鉴定未建立医学监控“预测模型”,对导致飞行人员空中失能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不够深入,还未建立飞行人员特定疾病风险评估模型,缺乏科学的鉴定办法和应对措施[5];飞行人员健康分级管理缺乏统一标准,各航空公司对健康分级管理认识不一,分级管理水平良莠不齐,急待加强;健康管理网络平台功能不完善,缺乏专业健康风险评估、生活方式管理、重点观察人员跟踪监测等核心技术模块;航医室设备缺乏,如心电图机、24小时动态心电和动态血压监测仪、快速血糖检测仪等飞行人员健康动态监测仪器,不能及时有效地在航前体检中监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病情,凭经验把关,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目前三级医院的专科医生门诊量非常大,只能负责疾病的临床治疗,没有精力关注疾病的后续治疗和康复管理,很难对临床患者进行有效地全程管理,容易造成疾病的复发或者加重,成为疾病管理的“真空地带”,航空医师应该加强对飞行人员患病的全程管理。
3、飞行人员健康管理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3.1深化健康管理理念,改变服务模式 航空医师要深化健康管理服务理念,实现从“疾病管理”到“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将工作的重心从“诊治疾病”调整为“未病管理”与“已病防治”兼顾。把飞行人员的疾病诊治交给专科医生,腾出精力和时间做好飞行人员“三级预防”工作,实现“关口前移”,成为飞行人员健康的“守门员”。
3.2加强航空医师培训,提高服务技能 目前民航的航空医师保障任务重,培训机会少,知识老化严重。航空公司可以选派参与一线保障的航空医师参加国家健康管理师培训,或者鼓励航空医师考取在职公共卫生硕士,系统学习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提高服务技能和水平。
3.3推进健康管理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 自从航空人员体检合格证管理系统运行以来,笔者切实感受到健康信息化对工作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一个完善的健康管理网络平台至少包括健康档案、健康风险评估、膳食管理、运动管理、压力管理、生活方式管理、健康监测与跟踪等模块。民航相关部门应重视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作用,加强健康管理网络平台的建设,完善健康管理信息功能模块,逐步实现飞行人员的健康管理信息化。
3.4 配置动态监测设备,实施疾病全程管理 目前航空公司的航卫保障部门特别是分子公司的航卫保障单位,医疗设备配备比较简单,甚至不如社区卫生服务站,心电图机、24小时动态心电和动态血压监测仪、快速血糖检测仪等动态监测仪器较少,无法满足心脑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等常见慢性病的动态监测和全程管理,航空公司应该重视航医室标准化建设,开展飞行人员疾病全程管理责任包干制度,制定患病飞行人员的保健计划,对其提供三级预防服务,指导临床评价。
4、总结
飞行人员的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过程。我国民航飞行人员的健康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实践活动有限,没有现成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只是在探索中前进和发展。而飞行人员的健康关系到公众的生命安全,对其实施健康管理服务意义重大。因此,建立适合我们国情的飞行人员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