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变航油首飞成功 3倍高价难推广
昨(24)日早上5点,东方航空的一架飞机在虹桥机场东区机库前的停机坪就位,10分钟后,民航局颁发特许飞行许可,5点43分左右,这架载着“地沟油”的飞机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并在早上7点08分完成试飞。
至此,中国首次自主产权的1号生物航油验证飞行取得成功,中国也成为了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该技术则出自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称“中石化”)。
不过,有业内人士对此分析称,此次生物航空燃料试飞探索不易,但因成本高企,目前航油的商业化之路仍显得有些长远。
高成本瓶颈暂难突破
2011年9月,中石化、东航以及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决定建立中国生物航油合作关系。
中石化总部有关人士昨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2011年8月,在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和中国石化(600028.SH)高级副总裁戴厚良的直接督促下,镇海炼化杭州石化生产基地进行了加氢装置的改造,并在当年12月、2012年10月分别产出了以棕榈油为原料的生物航油、以餐饮废油(即地沟油)为原料的生物航油。2011年12月,中石化又向中国民用航空局提出了适航审定申请。
“尽管生物航油看似不错,技术也不少,但如果生产成本难以降低,那么今后的商业化之路仍艰辛与长远。”国内某基金公司石化行业研究员如是表示。
而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专家陶志平则表示,现有生物航油价是普通航油价格的两倍以上。
与东航、中石化选择“地沟油”作为试飞航油一样,荷兰皇家航空公司(下称“荷兰航空”)也曾使用该类产品。荷兰航空有关人士曾告诉本报记者,之所以选择地沟油,主要是由于不用重新生产农作物,从而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此外,废弃油脂目前都是就地取材,也可节省不少交通运输费用。不过,该公司也坦陈,使用地沟油转化的燃料,目前价格是普通化石燃料的3倍多,因为其依靠全新的转化技术,处理成本还很高。
国金证券分析师刘波表示,各国对于生物燃料的现有支持仍在持续,这也是发展该产业的必由之路。
中石化方面表示,现有的国际主要激励措施包括:制定强制性的调和标准、对生物燃料提供补贴、减免税赋、给予研发资金支持等,目前已有31个国家确定了生物燃料(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调和标准,至少有19个国家和地区(包括10个欧盟国家和4 个发展中国家)实施了燃料免税和生产补贴政策。
多家航企开展商用试验
东航方面透露,在此次实施国产生物航油验证飞行成功后,将据生物航油的产量情况进一步在商务航线上推广运用。目前,中石化将杭州石化炼油厂的原有装置,已改造成一套2万吨/年生物航油工业装置,年可生产6000吨生物航油。而除中石化及东航外,各大航企在生物燃料方面的商用试验,于近几年来此起彼伏。
从2008年开始,全球广泛开展了生物燃料的示范飞行。这些生物燃料主要以椰子油、棕榈油、麻风子油、亚麻油、海藻油、餐饮废油、动物脂肪等为原料生产。据本报记者统计,2011~2012年,全球生物航油已在9个航班上实现了商用。
2011年6月,荷兰法航KLM公司的“波音737”飞机载着地沟油,从阿姆斯特丹飞往了巴黎,当时机上有171名乘客。当年7~11月,汉莎航空、芬兰航空、墨西哥Interjet、墨西哥航空、美国大陆航空等都分别使用生物燃料,跨越飞行了法兰克福、汉堡、赫尔辛基、马德里等地区。2012年6月时,“多伦多—墨西哥”航线、“阿姆斯特丹—里约热内卢”航线也首用生物燃料。
刘波告诉记者,生物燃料的研制与试验,与当下国际温室气体减排、航油紧张等两方面有关。就温室气体减排,欧盟已提出了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量相当于1990年的33%,可再生能源比例不低于20%,生物燃料达到10%。2012年1月1日起,国际航空业也被纳入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这意味着全球的4000多家经营欧洲航线的航空公司,从2012年开始都需要为超出配额的碳排放支付购买成本。
而中国民航局在2011年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中国民航单位产出能耗和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22%。“在上述温室气体减排的要求下,促使生物燃料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刘波说。
“此外,航油的消费量在逐步增加,但供应却有些捉襟见肘。这也是令各大石油公司及航空企业有些担心的问题之一。”中石化一位内部管理层向记者称。2011年,中国的航油消费量超过18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据有关机构预测,未来全球航油需求预计每年增长不足5%,而中国则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