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空管引领三方合作 共享信息运行更顺畅
厦门空管站主动作为、主动引领三方合作,创新职能部门参与社会管理的新模式,把融合发展渗透到日常工作中,空管工作服务了地方经济,服务了地方百姓。厦航、厦门机场一致评价厦门空管站此举“开放务实,血浓于水”。
厦航副总经理沈志群欣喜地说:“我飞了40多年,还从没遇上过这么好的事。”
民航如何实现持续飞行安全、保障航班正常,一直是旅客和民航业内关注的核心话题。如何更好地保证飞机安全、正点,落实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这是民航业内各单位共同的心愿。近期,厦门空管站联合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厦门国际航空港股份有限公司、闽南地区航空协调委员会,推出飞行员、管制员、指挥协调员多方交流合作项目。厦门空管站以“五留”(将困难留给空管、将正常留给公司、将增量留给空港、将和谐留给员工、将发展留给厦门)为宗旨,将该站管制部门自主研发使用的流量协同管理平台无偿向航空公司、机场提供,包括提供空域环境信息、流量管理信息、航空气象信息、管制运行信息,并根据厦门机场航班延误严重性程度,主动通知厦航、机场派人员到厦门空管站区域管制室流量协同管理席参加协同放行航班工作,有利于组织旅客适时登机,避免或减少旅客在机上长时间等待,提升空管保障服务水平。
厦门空管站主要负责福建省境内民航航线飞行、厦门与晋江地区进离场飞行和厦门机场起降飞行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通信导航服务、航空气象服务和飞行情报服务,负责该地区的民用航空空域管理、流量管理等空中交通管理工作,担负着保障飞行安全,争取航班正常,促进区域民航事业发展的重任。2010年厦门空管站安全保障飞行近57万架次。目前,厦门管制区域内本场日均起降390架次,进近飞行460架次,区域飞行810架次。
共享让指挥更有序
为了将保障航班正点、减少航班延误工作落到实处,厦门空管站坚持技术创新,搭建了专用的局域网,建设了以厦门空管站空中交通运行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空中交通流量协同管理技术平台,厦门空管、厦航、厦门空港之间实现了航班运行信息数据共享。
厦门空管站管制运行部负责提供有关二次雷达终端、航班放行系统、空军活动、流控信息、ATC运行管理系统;厦门航空运行控制中心负责提供其航班运行控制系统终端界面;机场运行指挥中心负责提供其生产指挥系统班机、桥位信息查询终端界面。目前,厦门航空运行控制中心和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可以实时地了解到厦门地区军航活动情况、厦门地区的流量控制情况以及福建省内各机场航班申请、排队以及放行等信息。在信息共享和有效磋商的基础上,三方能够优化厦门区域航班放行、减少航班延误,有效处置航班因军航活动、天气、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的航班大面积延误,使厦门机场,甚至厦门区域的航班运行更加顺畅、有序。
协同让服务更到位
厦门航空运输业发展比较快,但由于政治、军事和气候等原因,厦门民航业在安全与效率上的矛盾尤为突出。此前,厦门空管、厦航、厦门空港也对流量控制解决方案进行了多次沟通。但由于三方各自为战,信息相对封闭,使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率大幅降低。由此导致的后果是,既挫伤了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又伤害了各兄弟单位之间的感情。同时,也使旅客对航空公司产生不满情绪。
厦门地区空中交通运行管理系统平台的建立使三方成为合作共同体。通过该平台航空公司能够及时得到相关的流量控制信息,从而可以合理安排机组休息时间,减少旅客在机上的等待时间,降低旅客不安定事件的发生几率。航空公司也可及时通知旅客航班延误信息,使旅客能够合理安排行程,提高服务满意度。
同时,平台的运行有利于航空公司运控部门快速掌握厦门区域内实时流控情况。根据流量管理终端上显示的航班积压情况和放行情况,签派员可以很快掌握厦门区域内航班放行情况和流控情况,以及哪个方向的航班流控严重等信息;也可以掌握到航班的放行排序,从而根据放行间隔大致估算相关航班的预计起飞时间,有利于客舱等地面保障部门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7月28日,深圳机场西北方向有对流天气发展,并有增强趋势,厦航8315和8327航班如果正常放行,可能正好赶上雷雨,签派员对机组讲解天气后,机组同意先不让旅客登机。16时44分,签派员通过分析雷达回波后判断,气象条件有向好趋势,并通过运行管理系统平台得知,飞往深圳的航班流量控制情况较严重需要申请,为了避免天气好转后航班长时间等待,签派员通知航班上客并申请排队,避免航班因天气原因备降和长时间流控给公司带来的损失。通过流量协同管理系统,使签派员在作放行决策时更加全面掌握运行信息,综合考虑流量控制在内的各种运行条件,有效解决了航空公司安全、效率、服务之间的矛盾。
合作让运行更高效
厦门机场运行指挥中心作为生产运行的信息中枢,先后从厦门空管站引进了航班放行系统、军航活动及流控信息系统、ATC运行管理系统等3个客户终端界面。借助这些系统,运行指挥中心的指挥协调员拓展了航班信息渠道,及时掌握了相关资讯,在指挥调度上更能统筹安排、综合考虑,进而提升厦门机场航班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
由于客观原因,厦门机场廊桥资源非常紧张,如何提高廊桥利用率,方便旅客、航空公司,简化地面保障环节成为机场需要面对的问题。流量协同管理客户终端引进之前,由于指挥协调员对本场航班放行时间的信息掌握不足,易出现指挥调度后续航班临时取消靠桥的情况,影响航班靠桥率;客户终端引入后,通过航班放行系统界面,指挥协调员能够实时、直观地掌握航班放行顺序,科学合理地安排和调配机位资源。据统计,引入协同管理平台后,厦门机场航班靠桥率提升近3个百分点。
流量协同管理系统的引入还提升了厦门机场应对复杂天气的能力。客户终端气象综合显示信息界面能为指挥协调员提供气象查询,遇台风、雷暴等复杂恶劣天气时,空管站气象台通过终端界面及时发布相关气象信息,并将特殊天气警报以短信形式发送到指挥中心。在防抗今年第11号台风“南玛都”时,正是借助该客户终端,使机场指挥协调员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气象信息,提前做好了相关防范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台风对机场运行造成的影响。
当前,民航空管系统在全力做好安全运行的同时,把减少延误、保障航班正点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载体。厦门空管站建立的流量协同管理平台正是响应创先争优活动的号召,秉承“奉民为先”的理念,以“一切为了旅客”为目的,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品质,为厦门民航快速发展,航班正点率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链接
空中交通流量协同平台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依托厦门空管站管制运行部空中交通运行管理系统,建立的用于向航空公司飞行员、签派员、机场指挥协调员提供有关航空器运行的空中交通管理信息平台,其中包括空域环境信息、流量管理信息、航空气象信息、管制运行信息,并具备文字信息交流功能。
这些与航空器运行相关信息的集成与共享,使航空公司和机场相关人员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分析和使用信息,更加合理地组织航空器的运行,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同时,也使空管、机场、航空公司之间的交流和配合更加密切、有效。如:当一场大规模雷雨覆盖厦门机场时,厦门空管站气象台在雷雨云到达前半个小时发出预警信息,并告知航路和厦门机场雷雨天气将持续两个小时左右。这些天气状况和发展趋势信息,可以使厦航运控中心通过空中交通流量协同平台及时获取,并根据航程,为远在异地的航班决定是否按时起飞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