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围城”:盘点中国空姐的招聘历史
1950年8月1日,新中国民航开航。1955年,中国民航局在北京中学生中招收了第一批乘务员,人称“十八姐妹”。从那时到今天,中国民航已经拥有空姐3万名……
改革开放初期,民航各管理局招收空乘,基本沿袭了过去重政治条件的做法,但是已经渐渐对文化程度有所限制,且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工。后来,开始由航空公司主导招乘,姑娘外貌所占的比重便越来越大,所谓的政治审查基本废止了。
1979年,民航总局从北京、上海、广东、甘肃、四川、辽宁6地招收乘务员时,文件规定:“招收条件: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历史清白,政治可靠,思想进步,五官端正,身体健康(按空降兵体检标准),身高1.60米到1.68米,体重与身高比例相称;高中毕业文化程度,一门外语有一定基础;年龄为17到20周岁。”“招收办法:目测、口试、笔试、体检、政审。统一考核,择优录取。”正式招收前征求各地意见时,除广东、四川、上海基本同意,其他省、市有的提出只能在知识青年中招收,有的不同意考试,不能规定身高、体重等。最后经过国务院拍板,还是按照民航总局提出的条件招收,招收工作于1980年元旦以后正式展开。
民航北京管理局在北京市招收这批乘务员时,由过去招收义务兵(义务工)改为管理局自己登报、贴广告招收职工,由过去通过组织系统改为面向社会,报名、面试的工人体育场和紫竹院公园人山人海。报名8627个人,合格1532个人,体检合格421个人,政审合格308个人。体验空中生活代替体检坐转椅之后,确定了205个人参加文化考试。文化笔试语文、数学、地理、历史,口试外语(英、法、俄、日、西班牙),最后选出了160个人。这次招乘历时112天。
1985年,民航安徽省管理局在合肥公开招收4个空姐,却涌来200多个应届高中毕业生。1986年10月上旬,民航成都管理局根据中央精神,在四川首次试行“不搞内招,面向社会,择优录取”的招工办法,被录取的90个新职工全是社会待业青年,121个民航职工子女都因为考分不够而全部落榜。许多民航职工联名写信请求局长照顾职工子女,但是都被拒绝。进一步给民航招收空乘带来冲击的,是1988年的那批大学生乘务员。这年1月12日,北京电视台报道了民航北京管理局将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收10个到30个空中乘务员的消息。北京管理局招飞办公室的大学生络绎不绝,询问、联系的电话铃声不断。短短3天,北京17所大专院校的250多个应届毕业生正式报名。在通过初试合格的50个人中,专科生10人,本科生40人。最终,15个姑娘如愿以偿。然而,没有经过几年,这批高学历的空乘几乎先后离开了乘务员队伍。很快,乘务员职业成了“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又想出来。
同时,又有一些怀揣高学历的姑娘走了进来,往往招数十人,报名者达数千人。1990年8月中旬,民航第25飞行大队在哈尔滨市招收20个合同制空姐,1200余个女青年踊跃报名。从2006年开始,南方航空公司连续5年以海选、电视选拔赛的形式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空姐,每一次报名者都络绎不绝。2010年5月22日,南航“第五届空姐新人秀——中国新空姐招募大会之亚运空姐总决赛”在南航总部广州举行,选拔人数和选区在中国民航史上都创下了新高。10个选区共有约10万个人通过网络和现场报名,而南航计划从中招收1000个空乘,名副其实的百里挑一。报名者中不乏硕士生、博士生以及海归派,也不乏校花、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名校才女、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其中本科学历的参赛选手占广州选区总报名人数的4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