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千万机场俱乐部”需多重因素共同合力
11月22日,新疆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简称“乌鲁木齐机场”)举行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庆典仪式,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机场的“千万级俱乐部”又多了一名成员。正如其他千万级机场一样,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破千万人次,既是其自身不断努力发展壮大的结果,也是其他多种因素共同“发力”的反映,同时也折射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繁荣气象。
年旅客吞吐量达到千万人次是我国民航业区分I类、II类机场的标准。目前,我国机场的“千万级俱乐部”中,已经有了北京、广州、上海虹桥和浦东、深圳、成都、昆明、西安、杭州、重庆、武汉、长沙、厦门、南京、青岛、大连以及日前刚刚进入其中的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等多个机场的身影。
纵观上述重量级机场,无一不在地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机场协会(ACI)研究认为,中国机场每百万航空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总和18.1亿元和相关就业岗位5300多个。由此可见,一旦某一机场跻身千万级机场行列,即可为当地间接创造经济效益180多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0多个。此外,机场的发展还能带动机场周边区域临空经济的发展,将周边地区打造成物流中心、飞机维修中心和高端人才生活中心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因此,机场对于地区经济发展而言,作用可谓非常明显。
换个角度看问题,机场的快速发展也要建立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民航业内专家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增幅与所在地区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大致呈21的正比关系。此外,机场客流量的增长速度与几大因素密切相关,包括当地经济总量特别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产业结构变化、新型工业化进程、对外贸易、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消费结构升级(如旅游业)等因素。
当然,即使有了上述有利的客观条件,一个机场是否能提升客流量,跻身“千万机场俱乐部”,还需要拥有诸多其他因素。首先,机场的硬件条件要满足快速增长的客流量的需求。若机场的跑道、飞行区的等级等硬件总体规划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那无疑会限制其发展速度。其次,机场要有主动挖掘资源、开拓市场的意识。能否根据自身的区域条件和优势,吸引航空公司增开航班;能否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从而提升旅客的满意度等方面都是机场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最后,机场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
得益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策的支持,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城市机场建设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不断冲刺千万级机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在2010年旅客吞吐量超过850万人次时,就瞄准了千万级机场;而沈阳桃仙国际机场通过在东北地区增加运力、支持开展支线航空运输、加强产业链接等一系列措施,加快步入千万级机场的进程;济南遥墙国际机场若按照去年的增长速度,进军千万级机场也指日可待。众多机场都在努力,在多种因素的合力下,值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