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教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空姐学校 > 空姐新闻

空姐新闻

全国异地高考即将破冰 三大焦点问题待解

2014-07-05空姐新闻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于异地高考的问题,教育部正鼓励各地尽快推进,现在到最后的冲刺阶段了,用不了10个月就会出台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于异地高考的问题,教育部正鼓励各地尽快推进,现在到最后的冲刺阶段了,用不了10个月就会出台相关政策。

他同时表示:“异地高考是有条件的,除了考虑城市承载能力外,还对家长和孩子有一定条件要求,家长要在当地有工作。涉及很多情况,比较复杂,有些城市可能难度稍微大一些,教育部也为此正在积极协调,鼓励各地尽快推进。”

此前,山东省在全国率先突破高考户籍限制,出台政策,明确从2014年起将允许非户籍考生在山东参加高考。袁贵仁表示,教育部酝酿中的异地高考改革方案与山东出台的政策“思路上一致”。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进一步表示,各地要在年底前出台有关允许异地高考的时间表。

两会刚刚开始,此番表态无疑引起巨大反响。两会期间,异地高考成为一个热点,引起各方讨论。

全国异地高考即将破冰,已无疑问,但异地高考的门槛如何设置、如何兼顾本地户籍考生的正当权益、实施的时间等三大焦点问题仍需要明晰的答案。

异地高考政策久拖不决

其实,这不是袁贵仁部长第一次表态。2011年全国两会上,袁贵仁就明确表示,对于流动人口子女在就读地参加中、高考问题,“很快会有一个方案”,“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

有了这一信号,在北京长期工作居住,但因为孩子无法在京高考而焦虑的家长看到了希望。

2011年3月24日,20名在北京的学生家长向教育部学生司工作人员递交了“学籍与户籍分开,以居住地和学籍确定高考地的建议方案”。这些家长都是外地来京工作多年,孩子当中大部分在北京完成了小学、初中教育,马上面临高考。

2011年10月,他们又向社会公开了民间版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并递交给教育部。这份方案提出,不再把户籍作为高考报名的限制条件,高考报名资格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的标准认定。具体措施是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3年以上连续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对于北京、上海等情况较为特殊的区域,方案中也有明确设计: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有连续4年以上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

之后,这些非京籍家长每个月到教育部信访办提交公开信,希望能够得到明确答复。同时,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家长志愿者自发组织,在地铁口、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社会宣传,目前,已争取到接近10万人次的公众签名。民间版《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就是他们在调研、征求意见,组织专家学者、家长、媒体记者召开研讨会的基础上拟成的。

不过,这些努力没有带来任何进展。其中,有些孩子已经进入高三,有的与父母分离回到几乎没有生活过的户口所在地,以社会报名的方式参加当地高考。有的只好选择出国。

一位网名为“网上游”的母亲,孩子在北京一所知名中学读书,成绩在班里排在前几名,是北京市级三好学生。由于没有北京市户口,经过痛苦的考虑,这位母亲无奈地决定让孩子去读一所民办学校,准备将来出国读书。因为小孩从一年级就在北京读书,老家的教材与北京不同,孩子回去参加考试也不可能有好成绩。

“教育部曾表示要在2011年年底前出台相关政策,但是一直没有出台,对我们的信访也没有明确的答复。”一位家长志愿者用“忍无可忍”来形容已经到了承受极限的心情。

异地高考涉及城市承载力和多方利益

对于不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称为“异地高考”,许多人并不赞同。3月7日,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讨论时,袁贵仁部长再一次被记者追问,他明确强调:“不赞同"异地高考"这个词。我们只是想办法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接受更高的教育。允许非户籍考生参加高考是大的方向。”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一直在进行高考改革方案的拟订。2010年年底,国家教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对高考改革方案进行调研,在16个专题中,包括“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办法”。也就是说,高考改革方案包括考试、评价、招生等多方面内容,非户籍考生在居住地参加高考只是其中一部分。

据参加过教育部组织的

孩子等不起

从事信息技术研究的李先生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在北京工作,他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在北京上学,但是全家人的户口一直在山西。李先生了解到,一些户口在外地的孩子,知道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上到初中,甚至小学一毕业就回原籍上学。可是因为自己有北京“绿卡”,一直对孩子能在北京参加高考抱有希望,也不愿意孩子离开父母一个人回到山西。可是孩子现在已经高二了,到底能在哪儿参加高考,还是一个未知数。他和爱人都非常焦虑,孩子也经常说一些丧气的话,有时甚至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

“如果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只能让孩子回到山西复习,借住在亲戚家。”李先生和爱人不打算让孩子出国,因为如果那样做,孩子的挫败感会更强,难免生出仇恨情绪。

2008年1月,北京曾有一名女生因临近高考报名截止时间,可自己没有北京户口无法报名而服药自杀。虽然这名女生后来被及时抢救挽回了生命,但这起与户口、高考相连的恶性事件仍刺痛了许多人的内心。

山东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政策规定,异地高考从2014年开始。一些非京籍考生的家长充满期待:“政策什么时候出台是个问题,什么时候实施也是一个大问题,孩子的教育等不起啊!”

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赶上政策的改变。一位家长认为,北京是引进人才最早的城市,也是户籍政策卡得最死的地方,所以随迁子女面临的高考问题最早,因此应该提早开始。

中国青年报记者为此电话采访北京市教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线联平。线联平说,目前还没有接到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因此北京市还没有相关政策。随迁子女居住地高考非常复杂,需要做扎实细致的调研工作,北京市正在抓紧做相关研究。

一直关注高考公平的魏汝久律师认为,既然教育部已经明确时间表,现在关注此事的家长和教育界人士能够做的是,提出一些操作性强的建设性意见。他认为,北京、上海的政策难以出台,是因为会损害到原户籍居民的利益,当然这是一种地方垄断行为。针对北京的情况,他提出了两种模式,一是参照山东模式,允许达到一定门槛的考生在北京参加考试,不增加高考录取名额;二是通过计算,按非京籍考生增加比例,扩大录取名额。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教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给学生和高校更多的选择权,改变现在的“伪自主招生”,他提出:“当原有的高度垄断的高考录取计划体制不复存在时,户籍制对高考的绑架自然也就失去了作用。这个改革思路如果能够实现,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形容,就好像中国的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美国高校会要求学生拥有美国户口吗?”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要求,今后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为其他暂住人口在当地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方便。对造成暂住人口学习、工作、生活不便的有关政策措施要进行一次集中清理,该修改的认真修改,该废止的坚决废止。(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于异地高考的问题,教育部正鼓励各地尽快推进,现在到最后的冲刺阶段了,用不了10个月就会出台相关政策。

他同时表示:“异地高考是有条件的,除了考虑城市承载能力外,还对家长和孩子有一定条件要求,家长要在当地有工作。涉及很多情况,比较复杂,有些城市可能难度稍微大一些,教育部也为此正在积极协调,鼓励各地尽快推进。”

此前,山东省在全国率先突破高考户籍限制,出台政策,明确从2014年起将允许非户籍考生在山东参加高考。袁贵仁表示,教育部酝酿中的异地高考改革方案与山东出台的政策“思路上一致”。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进一步表示,各地要在年底前出台有关允许异地高考的时间表。

两会刚刚开始,此番表态无疑引起巨大反响。两会期间,异地高考成为一个热点,引起各方讨论。

全国异地高考即将破冰,已无疑问,但异地高考的门槛如何设置、如何兼顾本地户籍考生的正当权益、实施的时间等三大焦点问题仍需要明晰的答案。

异地高考政策久拖不决

其实,这不是袁贵仁部长第一次表态。2011年全国两会上,袁贵仁就明确表示,对于流动人口子女在就读地参加中、高考问题,“很快会有一个方案”,“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

有了这一信号,在北京长期工作居住,但因为孩子无法在京高考而焦虑的家长看到了希望。

2011年3月24日,20名在北京的学生家长向教育部学生司工作人员递交了“学籍与户籍分开,以居住地和学籍确定高考地的建议方案”。这些家长都是外地来京工作多年,孩子当中大部分在北京完成了小学、初中教育,马上面临高考。

2011年10月,他们又向社会公开了民间版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并递交给教育部。这份方案提出,不再把户籍作为高考报名的限制条件,高考报名资格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的标准认定。具体措施是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3年以上连续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对于北京、上海等情况较为特殊的区域,方案中也有明确设计: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有连续4年以上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

之后,这些非京籍家长每个月到教育部信访办提交公开信,希望能够得到明确答复。同时,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家长志愿者自发组织,在地铁口、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社会宣传,目前,已争取到接近10万人次的公众签名。民间版《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就是他们在调研、征求意见,组织专家学者、家长、媒体记者召开研讨会的基础上拟成的。

不过,这些努力没有带来任何进展。其中,有些孩子已经进入高三,有的与父母分离回到几乎没有生活过的户口所在地,以社会报名的方式参加当地高考。有的只好选择出国。

一位网名为“网上游”的母亲,孩子在北京一所知名中学读书,成绩在班里排在前几名,是北京市级三好学生。由于没有北京市户口,经过痛苦的考虑,这位母亲无奈地决定让孩子去读一所民办学校,准备将来出国读书。因为小孩从一年级就在北京读书,老家的教材与北京不同,孩子回去参加考试也不可能有好成绩。

“教育部曾表示要在2011年年底前出台相关政策,但是一直没有出台,对我们的信访也没有明确的答复。”一位家长志愿者用“忍无可忍”来形容已经到了承受极限的心情。

异地高考涉及城市承载力和多方利益

对于不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称为“异地高考”,许多人并不赞同。3月7日,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讨论时,袁贵仁部长再一次被记者追问,他明确强调:“不赞同"异地高考"这个词。我们只是想办法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接受更高的教育。允许非户籍考生参加高考是大的方向。”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一直在进行高考改革方案的拟订。2010年年底,国家教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对高考改革方案进行调研,在16个专题中,包括“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办法”。也就是说,高考改革方案包括考试、评价、招生等多方面内容,非户籍考生在居住地参加高考只是其中一部分。

据参加过教育部组织的

孩子等不起

从事信息技术研究的李先生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在北京工作,他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在北京上学,但是全家人的户口一直在山西。李先生了解到,一些户口在外地的孩子,知道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上到初中,甚至小学一毕业就回原籍上学。可是因为自己有北京“绿卡”,一直对孩子能在北京参加高考抱有希望,也不愿意孩子离开父母一个人回到山西。可是孩子现在已经高二了,到底能在哪儿参加高考,还是一个未知数。他和爱人都非常焦虑,孩子也经常说一些丧气的话,有时甚至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

“如果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只能让孩子回到山西复习,借住在亲戚家。”李先生和爱人不打算让孩子出国,因为如果那样做,孩子的挫败感会更强,难免生出仇恨情绪。

2008年1月,北京曾有一名女生因临近高考报名截止时间,可自己没有北京户口无法报名而服药自杀。虽然这名女生后来被及时抢救挽回了生命,但这起与户口、高考相连的恶性事件仍刺痛了许多人的内心。

山东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政策规定,异地高考从2014年开始。一些非京籍考生的家长充满期待:“政策什么时候出台是个问题,什么时候实施也是一个大问题,孩子的教育等不起啊!”

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赶上政策的改变。一位家长认为,北京是引进人才最早的城市,也是户籍政策卡得最死的地方,所以随迁子女面临的高考问题最早,因此应该提早开始。

中国青年报记者为此电话采访北京市教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线联平。线联平说,目前还没有接到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因此北京市还没有相关政策。随迁子女居住地高考非常复杂,需要做扎实细致的调研工作,北京市正在抓紧做相关研究。

一直关注高考公平的魏汝久律师认为,既然教育部已经明确时间表,现在关注此事的家长和教育界人士能够做的是,提出一些操作性强的建设性意见。他认为,北京、上海的政策难以出台,是因为会损害到原户籍居民的利益,当然这是一种地方垄断行为。针对北京的情况,他提出了两种模式,一是参照山东模式,允许达到一定门槛的考生在北京参加考试,不增加高考录取名额;二是通过计算,按非京籍考生增加比例,扩大录取名额。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教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给学生和高校更多的选择权,改变现在的“伪自主招生”,他提出:“当原有的高度垄断的高考录取计划体制不复存在时,户籍制对高考的绑架自然也就失去了作用。这个改革思路如果能够实现,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形容,就好像中国的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美国高校会要求学生拥有美国户口吗?”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要求,今后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为其他暂住人口在当地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方便。对造成暂住人口学习、工作、生活不便的有关政策措施要进行一次集中清理,该修改的认真修改,该废止的坚决废止。(

航空教育网免费择校指导
请输入学生姓名
请输入11位手机号码
请输入考生所在地
请输入目前学历
已阅读及同意服务条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