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高考热门专业冷观察(图)
■本报记者 一陶 两次乘动车奔波往返吉林长春,吉林一中女生孙巾婷赶场一样参加长春一家网站、吉林大学、东北师大附中
■本报记者 一陶
两次乘动车奔波往返吉林长春,吉林一中女生孙巾婷赶场一样参加长春一家网站、吉林大学、东北师大附中、省招生办分别举办的四场高校招生咨询会。
孙巾婷在吉林市第一中学奥数班就读,曾取得全吉林地区第十二名的成绩。孙巾婷自小学习美术,但上中学后不得不放弃。如今,她倾向于建筑设计、园林景观专业。几次招生咨询会下来,从同济大学到中山大学,从吉林农业大学到北京林业大学,她咨询个遍。她还是倾向于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的“211”、“985”重点高校。
“看分数下来吧。”她还没有放弃清华梦,但首要选项已放到浙江大学的科技与创意设计实验班,浙江大学今年所有的建筑设计类专业,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数字媒体、工业设计这四个专业组成一个大类,比较合乎她的志趣。这个实验班在吉林省计划招生3人。
孙巾婷也了解到,她倾向的建筑设计、园林景观等专业均为近年来报考热点,竞争激烈。但她还是希望从兴趣出发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难于如愿,她将考虑厦门大学。
“选专业就像嫁女儿,选不好可是一辈子的事儿。”母亲说,她跑来跑去参与咨询,但帮不上女儿什么忙,感觉“太阳穴疼”。让她欣慰的是,女儿很省心,懂事儿。
上世纪80年代初,高校兴起“文史热”,80年代后期,考分最高的学生大都选择经济、法律专业。90年代,国际贸易、国际关系录取分数屡创新高。本世纪初,网络与计算机风头最劲。今天,这些热点专业均已风光不再。
东北师大附中校长助理姜远才说,目前很多学生对于热点专业的追逐热度,已经让位于对学校层次的追逐,因为很多就业单位要求“211”、“985”高校的学生。
对于专业热点的追逐,姜远才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处于目前这个阶段,导致整个社会心理的躁动,都是功利的思想。”
热门:报考热 就业冷
上大学时是热点,4年毕业后,未必还是热点
6月17日,吉林建工学院。我省最大规模的高校招生咨询会在阴雨中举办,全国200余所高校聚集到这里,一上午1500元一个摊位。
对于学生和家长,还有中学老师们,选专业是一个过于“专业”的事情。我国高校自1999年大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上大学容易了,但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却成了问题。
热点总在变化,上大学时是热点,4年毕业后,未必还是热点。
孙巾婷在建工学院碰到一位土木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这位学生介绍,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专业很热,建筑学虽然很适合女生,但需要美术方面才能,而在就业市场上,好一些的单位已经只考虑研究生了。
“学生趋向的热点专业年年都在变。比如前几年的生物工程、生命科学很热,现在的理科生选择这方面的专业都比较谨慎!”东北师大附中校长助理姜远才说,“就业和社会需求在变化,导致热点不断变更。”
一份最新的调查表明,在2012届本科毕业生中,生物科学类专业成为最难找工作的专业。一位行业人士称,这个专业的特点是,本科毕业发现学历不够,硕士毕业发现专业深度不够,最后只能去考博士了。
吉林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钟新告诉记者,吉大曾有一个学院办过一个酒店管理专业,“当时看着很好,但四年后毕业就不一样了。”这个专业的结果是停招转向。
高校里的冷热专业风水轮动,让考生和家长们茫然。
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时,招生人数排名前十的专业分别是:计算机、汉语言文学、机械制造、英语、临床医学、工商管理、会计、数学及应用数学、法学、电子信息。这份名单和当今的低就业专业大部分重合。
麦可思公司完成的“2007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我国最热门的几个本科专业毕业生数量都是供大于求,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都在万人以上,在10个失业人数最多的本科专业中,热门专业占了9个。
该公司最新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2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
红牌原因各有不同,有些专业因为供大于求,部分红牌专业如计算机类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要求,一方面应届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软件设计不了,硬件维修不了。”这是很多计算机类大学本科学生的专业能力概括。
陈振江从事高校就业征信方面的调研,他所在的公司于2008年,在吉大计算机系根本要不到人,但今年,面试招聘40人左右,有10余个来自吉大。
“专业化特别强的工学随着行业发展,到饱和程度后,就会有一个平缓期。”吉林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钟新说,“前几年能源行业发展特别快,对石油等能源类的需求,像井喷似的。但空缺填补上以后,需求就会下降。这几年汽车行业特别火,企业都在建新厂,大量需要人,机械的、制造的、材料的,需求量很大,现在就很热。那么我们就需要冷静地看,国家不能永远建汽车厂,建到一定程度后,到了平台期,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可能就会冷下来。”
减招:名牌法学院首度缩减招生
大规模扩招,造成法学毕业生供给严重超过社会需求
16日上午,在吉林大学南校区五月花广场,四平一中的男生吴峒杉来到吉大法学院招生咨询点,他不介意法学的就业难,期望将来当一个国际法律师。
一位北京的法学本科生在今年的《法律与生活》发文,描述失落的法学梦:“身边法本毕业生大都在做一些与其专业毫无瓜葛的工作。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法学梦埋在心底。”
吉大法学院教务办主任战颖介绍,法学本科学生就业,“想一步到位,很不容易。”
司法考试的精英化专业门槛、硕士学历的高要求,让法学本科生就业陷入困境。此外,开办专业容易,让全国大部分高校均开设法学专业,逐年累积,形成了近年的恶果。
据了解,1977年恢复法学教育时,全国只有3所大学有法律系,仅招200多人。太多院校跟风设置法学专业,甚至一些理工院校、医学院、专科院校也纷纷开办。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我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为292所,到2008年增加到634所。
大规模扩招,造成法学毕业生供给严重超过社会需求,也使招生院校师资无法保证,教学质量下降,教学与实践脱节。
据调查,2008届法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79%,在11个专业大类中排名倒数第二。这意味着在2009年至少有1.8万应届法学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
吉林大学法学院的法学理论在全国高校中数一数二,但出于多种因素考虑,该院法学专业今年第一次缩减招生规模,由往年的280人缩减到今年的260人。
长春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李全勇介绍,该校理工科背景下的法学专业,特色是知识产权保护方向,毕业生在南方企业需求很大。即便如此,记者查询得知,该校法学专业2009年计划招生65人,2010年计划招生74人,2011年计划招生仅25人,到今年反弹至56人。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