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机场开展“礼仪大讲堂”深受喜爱
“要开放,修机场;要想强,上民航。”在李家祥看来,民航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民航业的发展程度、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都应该适度超前
现任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民航局局长的李家祥曾是空军中将,有数十年军龄,言谈举止中都透着军人的庄严、肃穆。
一提起今年7月新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他难掩脸上兴奋的表情。
“《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发展民航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李家祥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若干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出台的第一部全面指导民航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可以说是民航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2年前,李家祥临危受命,被调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任党委书记等职务,国航在他的带领下由2002年的亏损,一跃成为今天中国赢利能力最强的航空公司。2007年,李家祥开始担任民航总局局长。长期的民航系统工作经历,使他对于中国民航业有了深刻的了解。
他认为,中国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实力,需要有一个抓手,而民航业恰好可以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平台。中国民航业仍然存在社会需求巨大与关键资源不足的矛盾,行业快速发展与安全基础不牢的矛盾,战略地位凸显与体制机制不顺的矛盾,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与整体竞争力不强的矛盾,以及行业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能力不强的矛盾,同时还面临多方面的结构性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民航业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李家祥看来,未来10年将是中国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阶段。
“要想强,上民航”
民航业能够改变一个地方的开发开放程度,能够促进一个地方提升经济质量,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上世纪八十年代受益于“要想富,先修路”思路的地方政府,现在他们又总结出了新的发展思路,“要开放,修机场;要想强,上民航”。
虽然一些地方的机场,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亏损,但带动了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李家祥认为,民航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民航业的发展程度、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都应该适度超前。
《财经国家周刊》:近年来,各省市自治区发展民航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你如何看待这一情况?
李家祥:航空运输业是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可带动金融、商贸、旅游等行业的发展。据国际上测算,民航业投入产出比为1比8,这个比例说明了民航业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我们统计,“十一五”期间,有23个省(区、市)与民航局签订了加快区域民航业发展的会谈纪要。仅2010年,就有29个省份的领导来民航局商谈,商谈的主要内容包括各地机场的规划布局、机场建设的进度、航空运输航线的开辟及国际航线的开辟等,希望民航局给予更多的支持。
贯彻落实好《若干意见》,关键要形成民航业发展的整体合力。一方面是要有国家支持,构建有利于民航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引导好、调动好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性,发挥好其在民航业发展特别是机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同时,要加快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持续全面增强民航业各运行主体的实力。
《财经国家周刊》:在国务院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机场建设,既要适度超前,又要量力而行,这该如何理解?
李家祥:我认为,量力而行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一个原则,能超前发展也是一种量力而行。我一直主张机场建设和民航的发展,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为什么呢?因为民航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什么叫战略性?战略性就是事关长远、全面,这才叫战略。事关基础、长远、全面的事,那就要率先发展,率先就要有一定的超前性。
从民航业这些年的情况来看,民航的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像有些人说的超前了,实际上是滞后了。“十二五”期间,我们新建的机场将达到82个,这是过去任何一个五年计划当中没有的,为什么一下增加这么多?说明过去少了,现在需要提高。“十二五”期间将改扩建101个机场,为什么改扩建?说明过去修小了,修得不符合需要,没有超前,没有余地,现在没有办法,还得改扩建。
我考察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机场建设情况,美国有各类机场19000个。现在中国的机场,真正运行的民航机场才182个,加上通用航空机场,还不到300个。巴西、南非这样的国家,他们的客货运输机场,都有700多座。去年日本发生地震以后,中国民航派飞机赴日接中国公民撤离,我发现,日本能够起降飞机的机场,除了大城市,一些县、市,甚至汀(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乡),都有机场。 所以我的看法,我们现在的机场建设不是超前了,而是大大滞后了。现在中国的地级单位有330多个,每个地级行政区划还平均不到一个机场,有的地级市现在一千多万人口,却连一个机场都没有,说明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
《财经国家周刊》:现在中国180个民航运输机场里,有130多个亏损,普遍亏损与之前提到的超前发展有什么关系?
李家祥:所谓亏损,是指机场自己在运营过程当中所产生的盈利和亏损的效益比问题,却没有计算它的综合效益。全国180个机场,去年合计盈利46亿元。其中的130多个民航机场出现亏损,一共亏了不到20亿。我算了一下,平均每个机场大约亏损1500万到1600万元左右。我曾经调研过,一些小的支线机场,管理人员大约是五、六十人,一年的运营费用不超过2000万,就可以保证机场的正常运转。现在,尽管一些小机场是亏损的,但是这些机场的所在地市积极给机场补贴,希望机场运转起来,希望有更多航空公司开辟航线,多往这个地方飞。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黑龙江漠河机场,是一个县级机场,整个机场的管理人员六十人左右,一年运营费用不到2000万元,这个机场修成以后,给漠河的旅游、物流等方面带来的综合收益,一年是3个多亿。如果按照15%的利润率来计算,3亿多收入,直接产生的利润是4500万,补上2000万,还赚2500万。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地方政府宁愿补,也要建,也要飞。
对于支线机场的效益,还可以有另一种计算方法。我建议,不要把机场的投入列为经营性资产,应将其作为基础设施投资,否则就要负债。当然支线机场也要进一步改善管理。
实际上机场多了才更容易盈利。就像栽树一样,载一棵树不容易活,栽一片树就成了森林,会越长越好。举例来说,云南省有12个支线机场,都是盈利的,而且已经连续五年盈利,没有亏损。实现连续盈利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些机场形成了网络效应,增加了民航旅客,带动了当地民航业的发展。
“国有、民营一视同仁”
中国于2004年向私人投资者开放航空领域,欢迎民营资本进入航空领域投资。经过8年发展,中国已经有十几家民营航空公司,但这些公司都规模较小,在与国有航空巨头争夺航空时刻等资源时,私营企业不占优势。
李家祥表示,民营航空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曾得到国有航空企业的大力帮助。接下来,他们将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展开竞争。
《财经国家周刊》:近年来民营资本正不断进入航空业,他们期待获得和国企相同的待遇,中国民航局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李家祥:我们对于国有和非国有民航企业,都一视同仁。国务院出台36条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意见后,民航局也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细则。从这些实施细则能看出,我们都是一视同仁的。
根据中国民航局的统计,截止目前,民营航空公司经营国内255条航线,每周安排4351个航班;经营港澳台地区航线8条,136个航班;经营日本、韩国等国际航线11条,43个航班。涉及北京、上海、广州等21个旅客吞吐量1000万以上机场的航线,都有民营航空运输企业在运营。
事实上,在民营民航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给予了民营企业很多特殊的支持和帮助,这些是此前外界所不知道的。
民营航空企业刚成立的时候,资源短缺,尤其是人才短缺,我们协调动员一些国有大公司,主动为这些民营企业提供帮助。有的民营企业缺机长,大公司就采取借调的办法,将自己的机长借调到新成立的民营航空公司。
现在中国民航共有46家航空公司,其中10家是民营公司,今年将增加3家航空公司,都是民营企业。目前仍然有一些公司在等待审批,试图要进入民航领域,其中多数是民营公司。今后,民营航空公司的增长速度一定会快于国有控股公司。
《财经国家周刊》:一些民营航空公司反映,在一些市场,如北京市场,在航班时刻等资源分配方面,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有人说这是政府在照顾国企,您如何看待?
李家祥:这并不是歧视,而是资源太紧张了,没有多余的航班时刻等资源,都被已经运营多年的公司占据了。一旦有航班时刻等等资源,在分配方面我们还是会一视同仁。这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靠发展来解决。
关于飞北京航线的问题,现在国内国际要求飞北京的、被压住没有批准的航班,每天大约将近400个。现在北京首都机场的航班时刻紧张到什么程度?一个航班都加不进去了。最近有人说中国民航对民营小公司是不是有点歧视,为什么不批准它飞北京,即便是给了航班时刻,为什么不是比较早就是比较晚的时刻?因为好的时刻都已经占完了,确实是没有容量了。你不能说把别的航空公司的时刻拿出来给这些民营公司吧,那会造成新的不公平。我们在资源分配方面,是一视同仁的,只是由于资源紧张的特殊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平衡现象。
《财经国家周刊》:民营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前不久建立起黑名单制度,将个别旅客划入黑名单,拒绝为其服务,引起争议,民航局如何看待这个事件?
李家祥:先说说航空公司和民航局的关系。航空公司是市场经营的主体,航空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中国民用航空局实质上是国务院的一个职能部门,职能主要是政策制定、宏观调控、进行安全监管、协调重大运输事项等。我注意到了春秋航空的黑名单,其实国外一些航空公司也存在类似黑名单的制度,这是航空公司跟旅客的关系问题。作为中国民航局,我们一直在引导航空公司将功夫下在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旅客的满意度上。当然,我们也希望中国民航的乘客能够依法、合规、恰当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兔子别吃窝边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年均增长17.3%,远远高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运力增速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然而,中国仍然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公司。
由于国内的航空市场相对盈利能力强,国际航空市场则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使中国的航空公司更愿意开拓国内市场,缺乏进军国际市场的勇气和决心。国家民航局正制定措施,鼓励中国的航空公司在经营战略、市场布局上,要有长远眼光,要敢于飞出去,敢于和世界上的一些大公司竞争, 努力打造自己的国际化大型网络航空公司。
《财经国家周刊》:《若干意见》提出要努力增强国际航空竞争力,如何推动国内航空公司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李家祥:第一,切实形成差异化战略,加快建设枢纽网络,优化中国航空公司的总体结构,对提高中国民用航空业的竞争能力至关重要。中国民航业的总体运营规模,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但从总体看,中国航空公司的规模仍然偏小,存在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同质化的问题。现在坐哪家航空公司的航班,感觉都差不多,没有做出特色。而且这些公司也缺乏一定规模的航空枢纽网络做支撑,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中国航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中国的航空公司还应该要切实用好航线资源,加快开辟洲际航线。目前中国已经与212个地区和国家签订了协议,而中国航空公司仅仅开通了54个国家的定期航线航班,协定的执行率不到50%,其中多个国家的航空公司是单飞中国,主要是单飞北京、上海和广州机场,这其中还有不少的航空公司仍然在申请,希望增加班次。这说明这些航线有市场潜力,值得中国航空企业去开掘。
第三,要鼓励中国航空公司联合重组,切实加强内外合作,提升竞争合力。近年来,全球主要航空公司跨国联合兼并越演越烈,三大航空联盟占全球航空市场80%以上的份额。全球运输格局已经演变成为联盟与联盟、大型网络公司与大型网络公司之间的竞争。相比而言,中国骨干航空公司的总体规模过小,行业集中度明显偏低,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联合重组,尽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
《财经国家周刊》:您一直强调要提升中国民航的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建立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目前这方面的进展情况如何?
李家祥:为什么中国的航空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如国外一些大公司呢?输就输在网络规模不够。所以,中国民航局一直积极引导,特别是鼓励一些有实力的中国航空公司,要多开辟国际航线,加强与各方面的联合,把自己的网络尽快建立起来,这样才能够提高竞争力。
之所以现在中国民航企业航线网络建得有点慢,实质上和中国国内市场比较好有关。今年虽然有很多不利因素,但国内民航运输的增长幅度仍然是全球最高的。也就是说,国内航空市场好,赚钱比较容易,中国的一些航空公司就顾着眼前了。我曾经跟一些民航企业的领导讲过:你们不要老吃窝边草,兔子还不吃窝边草。他们还笑谈,既然窝边就有草,何必再往远处跑?这就说明了航空公司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当然,我们民航局会继续引导、扶持和鼓励,这种大型的网络公司尽快形成。
“正点率要服从安全性”
航班延误屡见不鲜,旅客与航空公司的种种冲突,更是频频被媒体报道。李家祥表示,航班延误有4成责任在于航空公司,提高航班正常性,关键是要提高航空公司运营水平。中国民航局也在积极争取更多空域,用于民航运输。
《财经国家周刊》:航班延误是制约中国民航业发展的老问题,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李家祥:航班正点是旅客出行非常关注的问题。其实旅客出行有三个方面的需求,第一是安全,第二是正点,第三是需要良好的服务。去年中国民航航班的正常性应该说不高,我们的乘客也有很多不好的感受,这是客观现实。民航局对航班延误进行了具体分析,航空公司的原因大约占近40%,流量控制的原因大约占27%,其他方面的原因包括极端天气等。应该说,提高航班正常性,关键是要提高航空公司运营水平。
去年我们的航班正常性比前年甚至有所下降,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民航机场改扩建工程比较多,“十二五”期间共有101个机场进行改扩建,这种改扩建也对航班的正常性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还有,这两年,极端天气的增多等原因,对航班的正常性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航班的正常性要服从航班的安全性,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当然,我们要在确保安全性的情况下,努力提高正常性。
《财经国家周刊》:航班延误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空中拥堵,官方是否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
李家祥:我们正在进行空域改革。现在,中国民用航空局采取的措施,一是优化航路,将我们现有的航路进一步优化,提高效率。二是协调开通平行航路,或者增加航路,就像车道一样,本来是一个车道,现在在旁边再增加一条车道,以此来缓解现有航路空中繁忙的状况。对于这些改革,有关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三是开通了一些临时航线,去年中国民航局协调开通的临时航线达100多条。四是支持航空公司在运行中,根据旅客流量变化,开通一些包机的业务,这样也能分流一些客源。五是清理一些航空公司虚占航线的现象,一些航空公司申请了航线,但是没有飞,民航局将其收回,分配给其他有能力运行的公司。再一个,就是采取机场、空管和航空公司同时上塔台,统一协调航班的运营,提高效率,这个办法实行了半年多,实践证明,也非常有效。(记者刘亮 实习记者施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