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教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航空教育 > 航空公司

航空公司

没有互信 何来安全顺畅?-中国民航网

hkxyedu.com 2012-06-02 15:58:46航空公司
  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方向 报道:日前,某著名人士在微博上发文称,其乘坐的航班上有一位旅客在飞机临起飞前突然中止行程,引起机组人员不满,故机组人员故意要求全体旅客下飞机重新安检,造成航班延误。  此番言

  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方向 报道:日前,某著名人士在微博上发文称,其乘坐的航班上有一位旅客在飞机临起飞前突然中止行程,引起机组人员不满,故机组人员故意要求全体旅客下飞机重新安检,造成航班延误。

  此番言论对民航有关规定可能是由于不了解,然而,语言中表露出的态度,不能不让人质疑。这位人士为何在毫不了解机组人员的情况下就确定机组人员不满呢?为何能在并不清楚民航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就随意断定此行为只是机组的要求呢?不经意间,这位著名人士的言行已经暴露了其背后的原因:多疑。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多疑是一种完全由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心理 ,也是一种自我暗示的心理。人们在出现认知方式偏差、缺乏自信心等情况下,容易出现多疑的心理状态。

  多疑之人对事件的质疑并不会依据事情重要程度来划分,而是习惯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以此思维考虑一切问题。本文开头所述的那位著名人士的思维方式即是最典型的多疑。

  旅客对民航业有质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因为部分旅客对民航的认知有偏差,或者知识不够健全。但是民航业内的部分人士对关联行业多疑就十分不妥了。比如,日前,某位机长在航班延误时,公然发出质疑,谴责空管部门指挥不力,让其他航班插队。但其实当日的事实情况是,空管部门在得知此机长执飞的航班所需要使用的航路因为实施临时管制后,为了最大化地放行航班,减少航班延误,故先放行其他航班。事后,此机长也为其言论道歉。再比如,管制员在指挥航班调速改高度时,如果机长动作稍慢,就可能认为,该机长是故意的,为了飞好的高度,故意磨磨蹭蹭。

  有心理专家曾经对为什么人们容易多疑进行分析。专家表示,很多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会预先主观地设定了一个“框框”,然后据此来观察事物,按图索骥,按“框框”取舍获得的信息,结果把许多无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甚至无中生有地制造出许多“证据”,从而使自己的主观假设得以验证和自圆其说,并借此发泄自己的情绪。比如,在因为天气导致的航班延误时,旅客认为航空公司在欺骗自己,就可以对航空公司发泄情绪,以缓解自己的无奈和疲惫;机长在等待起飞时,认为管制员耽误了自己的起飞,就可以指责管制员,为自己对工作时间延长的愤怒找到“接球人”;管制员在指挥航班时,认为是机组人员有意拖延,就可以将一部分指挥压力“转嫁”给机长。

  虽然,多疑者从心理上能为某件事情找到托词,但是从客观上来讲,多疑者也深受其害。多疑者在遇到事情时,并不会积极地想解决办法,而是习惯于先去指责,或者找个“替罪羊”,来自我麻醉。这种思维的结果就是,多疑者在遇到事情时,越来越失去客观判断的能力,从而影响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本文开头所述的那个事件中,有旅客中止行程,按照民航业的规定,该旅客有托运行李,就必须进行清仓和重新安检,是为了确保旅客的安全。此时,拥有正常思维的旅客应该积极配合安检,并很高兴机组人员严守规定,没有草草了事,确保了自己的安全。而多疑者则会焦虑、急躁,进而影响心情;过于激进者甚至会无理取闹,影响整个航班行程。

  多疑如果大行其道就会影响民航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社会的如常运转。机长和管制员相互之间的质疑往往事后被证明是无端猜忌,但是此种行为已经伤害了当事方的感情,长此以往,会让双方更加不信任,进而会影响合作的顺畅。与此同时,旅客若多疑,就会在遇到事情时,不理智,不客观,等百般纠结终于知道真相时,已经给本来顺利的旅途“添堵”。

  航班的安全顺畅运行,需要行业内相关人员彼此信任,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还需要广大旅客对民航业给予充分的信任。没有不想安全正点起飞的机组;没有不想正点放行航班的空管。只有彼此信任,才能互相理解,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打造安全顺畅的空中之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