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社出版社与云南空管捐资助学纪实-中国民航网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戴晋京、杨志勇 通讯员李婕 报道:3月末的乌蒙高原春寒料峭,冷雾弥漫,让人以为寒冬仍在这里滞留徘徊。3月30日清晨一大早,一辆从云南昭通机场开来的白色厢式货车,载着满车物资,一路颠簸着行驶在通往靖安乡大坪子村的山路上。浓雾冻雨使得原本就陡峭的山路更加湿滑险峻,货车一路摇摇晃晃,在迷蒙的雨雾中渐行渐远,唯有挂在车体两侧印有"雷锋伴我行,关爱暖人心"的红色条幅,在一片写意的深山中越来越清晰……两个小时后,转过无数道急弯,越过无数个险坑的货车,气喘吁吁抵达了目的地:云南乌蒙山区海拔3200多米的坛子山上唯一的一所希望小学--大坪子村小学。车子一进校门,等候已久的孩子们脸上都露出了欢欣而羞怯的笑容。他们知道,自己就要有校服穿了,那曾是他们多么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梦想呀!
缘起:一次高山雷达站的采访
白色货车里装载的物资是:50箱矿泉水,275套专门定制的优质校服,五大箱书籍、文具和其他学习用品。它们来自于中国民航报社出版社和云南空管分局的共同捐助。捐助的缘起,要从去年报社记者走基层的一次采访说起。
2011年4月26日,中国民航报社与民航空管系统联合举办的"边远台站万里行"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开展期间,两位女记者深入采访位于滇东北的昭通雷达站。在通往这座全民航海拔最高雷达站的艰险路途中,一所自2004年建站以来,就一直得到台站年轻人帮助的希望小学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拥有6个年级、273名学生的大坪子小学看起来破旧简陋,10名来自外地的支教老师文武全能地教授六个年级所有的课程。每间10多平方米的狭小教室,要容纳一个年级的40多名学生同时上课。教室里墙壁灰暗,桌椅残破……孩子们衣衫破旧单薄,书包文具稍微像点儿样的也是来源于他人的资助。由于地处高原,山上最常见的作物是土豆和荞麦。孩子们每天吃的都是杂豆饭就水煮豆皮,没有菜没有肉、没有油也没有盐,他们只从盛着糊辣子的小盆里蒯一勺放在碗里当调料。长期的营养不良,这里的孩子远比其它地方的同龄孩子要矮小许多。孩子们每天沿着坑洼难行的山路徒步上学,艰苦的环境挡不住他们对于知识超乎寻常的渴望和热情。
每一位初到学校的人,都深深为孩子们的境遇扼腕痛惜,在心里涌起关爱的同时,情愿为老师、孩子,做出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贡献。在比学校海拔更高的山顶,就是民航空管系统的昭通雷达站,站里是清一色的80后小伙子。大坪子小学是他们往返台站的必经之路,每次路过,这些善良单纯、常年与孤寂为伴的年轻人总要帮助学校做些切实的事情。他们犹如山间流过的一脉甘泉,温暖滋润着老师和孩子们的心。
温暖:来自每一颗热切的心
两位记者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了孩子们的生活。返京后,文字和图片被发到了报社出版社职工论坛上,孩子们的艰难和乐观触动了每个人的心。从此,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坪子小学就成了报社出版社许多员工心中的牵挂。
在今年"3.5"学雷锋日到来前夕,在民航报社出版社与云南空管分局两家单位党委班子的大力支持下,两家团委联合发出倡议:为大坪子小学的孩子献上爱心。从党委班子成员到普通员工,从两鬓斑白的老员工到刚刚工作的新员工,大家有钱的出钱,有物的献物,有力的出力......截至3月29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报社出版社团委共收到捐款8150元,学习用具近1000件,书籍刊物300多本;分局团委共收到捐款4600元,学习用具930件,阅读书籍205本。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捐资合并后,报社和分局领导都作出要求,一定要让捐款落到实处,一定要为孩子们做点实事。在得知孩子们多年以来都没有校服时,报社出版社党委班子迅速作出决定,一定要让孩子们穿上新校服,不足费用由报社出版社单位捐赠。空管分局团委干部也都积极行动起来,为受旱情影响的学校购买瓶装矿泉水,寻找高质量的校服加工厂,定制275套校服。
3月29日,从北京出发的中国民航报社出版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李石文带着报社出版社一行4人来到昆明,在云南空管分局分局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杨宏伟等的陪同下,又从昆明飞到昭通,再辗转乘车上山,带着单位同事们的美好祝愿和一片爱心,走进了大坪子小学。李石文、杨宏伟书记与两家民航单位的团委干部们一起顶着风、淋着雨,站在简陋的操场上,亲手把校服送到孩子们手上,并告诉同学们:"你们是大山里的花朵,山林中的小树。大山里的花朵才是最美丽的花朵,山林中的小树才是最茁壮的小树。你们要长大成材,改变所处的生存环境,要把这里的山山水水装点得更加美丽,要立志做国家繁荣富强的栋梁之材。"负责四年级教学的刘思萍老师说:"孩子们都特别激动,就要有校服穿了,这是他们以前想都没想过的。"
关爱:仍在继续,不会停止
这次捐助活动能够成功组织,离不开两家单位的牵线人--昭通雷达站站长陈胜--带领全站员工常年捐助大坪子小学。在长期帮助大坪子小学师生的过程中,他已经把这些孩子看成了他自己的家人。陈胜非常激动地表达了他的感受:"你们的东西首先解决了孩子们身体的取暖,更重要的是心灵上获取到更多的温暖,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生活有了更多的追求。这些东西会改变他们的命运。"
让孩子们改变命运的,还有精神上的帮助。据陈站长介绍,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让他们增长见识的课外书。云南空管分局为此还专门在学校设立了一个"春苗"阅览室。这次捐赠,民航报社出版社同事带来的四大箱书籍又大大充实了这间小小的阅览室,这些来自北京孩子的课外读物必将为这些大山里的孩子插上更美丽的翅膀。
这次捐助活动也惊动了当地乡政府,乡长在感谢两家单位的同时,允诺为学校拨出四万元资金,用于改建食堂。校长和老师们备感欢欣。
人间处处真情在。当深山孩子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许许多多的爱心人士都想为孩子们献上一点心意。社会的温情,孩子们感受到了。一位男孩子作为学生代表表达着孩子们的心声:"你们就像阳光,用温暖照耀人间,你们就像山泉,用甘甜滋润万物,你们就像美妙的音乐,净化人的心灵,千言万语难以诉说你们关心教育的情怀。我们一定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对山区里的孩子如此,对山外的人亦是。聚沙成塔,汇涓成流,当社会上不断有目光积聚于此,带给学校师生更多的关爱,受益的不仅有学校,还有施助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