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飞行流量管理工作回顾与展望-中国民航网
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孙开杰 报道: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成都、重庆、昆明、贵阳等机场"集团式"挤入全国航班流量繁忙机场行列。以成都双流机场为例,进入2012年以来,成都机场的日高峰起降已达到714架次,周边七个军、民航机场训练活动频繁,空域的飞行流量已达饱和态势,空中防相撞形势日益严峻。管制员为了保证飞行安全,不得不采取频繁的流量控制措施。为了把航班正点和缓堵保畅措施落到实处,西南空管局历经三年时间,利用新技术积极探索研发"航班监视及流量预测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在地区级的空管系统中率先将初级流量管理手段应用在实际工作中。这套系统从理念的提出到立项研发再到实际应用,一路上充满了空管人奋斗进取的辛勤汗水。 结合实际,从无到有 飞行流量管理的实质是实现需求和容量的平衡。最早,飞行流量管理的主要工具是电话和电报,管制人员参照飞行前一日的飞机计划,在飞行当天对停留在地面上的飞机进行一些起飞和落地时刻的控制,流量管理工作长期处于萌芽状态。90年代中后期,随着空管航班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装使用,管制员能够从电脑界面直观地读取航班计划和起飞降落信息,每日航班计划从用手抄写转为电子显示,可以通过人工推算和判断,对飞行流量进行初步控制。"十一五"期间,迅猛增长的飞行流量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2009年底开始,成都机场使用单跑道指挥航班起降,屡屡突破600架次高峰,成都区域日飞行也突破千架次关口。大流量高位运行风险持续加大以及粗放型的流控方式,航班延误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管制人员经常实施流量控制却没有精细量化的流量管理工具,西南空管人应该如何应对? 2009年5月,西南空管决定率先开始建设"实时流量监控和预测系统"。当时,李宗冀局长说,西南空管人要看得更远一点,打破"等、靠、要"传统观念,依托空管科技创新渠道,为本地区研发出一套可靠的航班流量监控及预测系统,初步解决粗放型的流控方法,为下一步流量管理工作夯实基础。由于没有专项建设资金,西南空管局就自筹资金,成立专门的技术攻关小组,在压力和困难条件下动手开工。西南空管局引进智力"外脑",把流量系统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定位在"地区级、本地化、可使用"上,详细制订了区域容量监控等功能操作方案。在技术层面上采取"接桥开路"的办法,利用现有成熟的通信网络技术路线和环境架构,缩短建设周期,减少工程风险。在数据层面上采用"多点采集"的办法,引入已有的航班计划和动态数据库的飞行信息,实现了成都地区各个主要机场未来6小时范围内的流量预测,能够显示成都管制区域航班运行态势,为管制员提供飞行动态和容量告警功能,通过系统终端显示屏可以看得见飞机的状态、看得出流量数值,更够在流量高峰来临之前,依靠不同菜单显示的飞行数据,及时地作出采取流量控制措施。经过辛勤的技术攻关,2010年上半年,"西南空管局(成都)地区级航班流量监控及预测系统"在成都地区的运管中心和管制中心终于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地区联网,优化平台 "西南空管局(成都)地区级航班流量监控及预测系统"建成后,直接带动成都区域管制中心建立了流量管理和流量控制两个管制席位,在航班飞行流量实施有效预测和发布流量控制信息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2010年试运行过程中,该系统经历了"暑运"期间航班飞行流量持续高峰的严峻考验,为管制中心提供了准确的航班流量监控和预测信息,成为管制员发布实时航班流量控制的决策依据。当年10月,该系统通过了工程竣工验收。民航局空管局王利亚局长在详细询问了该系统投入使用后所发挥的作用后指出:"各地区空管局要根据实际管制工作特点和具体运行情况,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成熟技术相应开展流量管理工作。" 接着,西南空管局借鉴在成都地区试运行成功的经验,在西南管理局大力扶持下,又在重庆、贵阳和昆明地区三个空管分局的总值班室和管制运行单位安装航班监控与流量预测系统,建设起西南空管局所辖范围内的流量管理平台。技术人员又根据成都地区实际使用效果以及管制部门反馈的意见,利用系统安装推广的机会,把成都地区已投入使用的川大智胜ATC自动化备份系统中的雷达数据引接进来,实时修正整个西南地区的航班飞行轨迹预测,使该系统数据得到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扩展建设完成后,以成都地区运管中心、管制中心为主用户,实现全面监控和预测西南地区的航班飞行流量;重庆、贵阳和昆明三个分局的管制运行用户以及上级管理部门,通过西南地区内的航管网络,共享本地区所有的航班飞行数据。2011年底,覆盖整个西南地区的航班飞行流量监控和预测平台就此建立起来了。 应用推广,开放扩容 在2011年7月,流量管理系统实现了地区间航班飞行数据的共享,开始在成都、重庆、贵阳和昆明地区联网实验运行。8月份,西南空管局依托流量管理系统推出《西南地区五大机场放开流量控制方案》,在成都、重庆、昆明、贵阳、拉萨机场实施流量互不限制的新措施,涉及每天在西南五大机场点对点飞行的近190个计划航班,成都机场航班正常率提升并稳定在85%以上。 诚然,一项新技术从产生到推广都有一个适应过程。例如,个别管制员习惯了依靠个人管制经验和粗放方式来实施流量管理。他们从抓好培训学习入手,让一线管制员能够便捷操作,亲自体验该系统缓解工作压力的特点,明确流量工具在排堵保畅、航班正点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管制部门从抓好带班主任的职责入手,要求他们充分利使用该系统对每日的航班飞行流量进行实时预测,科学合理地发布航班流量控制信息。技术保障人员掌握该系统的各项技术性能,管制中心、飞服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以及各分局综合业务部坚持收集、整理需求信息,使该系统的协同服务品质不断改进提高。截至2012年6月,"西南空管局航班监视及流量预测系统"性能基本满足了飞机进港、离港的管制排序要求,随着这套流量管理工具的进一步完善和使用,将进一步辅助管制员实施流量控制,提供管制实时决策。 目前,西南空管局建成的航班监视及流量预测系统作为空管信息源,即将与机场、航空公司的运控部门建立联网,实时收集相关运行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传递发布航班动态信息,成为成都机场航班协同放行信息平台的一个桥梁和纽带。随着成都区域管制中心的建成和使用,从中长期远景看,西南空管依靠这套流量管理工具,可以建立本地区多机场放行机制,在接收重庆高空后,可以分步解决拉萨、九寨、武汉、西安兰州方向的联合放行问题;接收贵阳高空后,可以分步解决桂林、长沙、兰州方向的多机场联合放行问题。纵观民航空管系统流量管理现状,西南空管局在流量管理工具的探索和建设中已经先行一步,积累了宝贵的技术数据和丰富经验,未来拓展发展的前景将更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