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旅客乘坐飞机,这些规定有必要了解
据2021年5月10日消息:5月10日,一则“盲人运动员因未提前申请特护服务而被拒绝登机”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评论观点不一,有网友表示“制定规则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人,而不是拒绝人”,也有网友认为“安全是建立在严格的规章制度上,航空公司遵守规则没有错,要求提前申请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特殊旅客的出行安全”。
其实,一直以来,民航运输对于残疾人旅客的服务保障都高度重视。为保护残疾人在航空运输过程中的合法权益,规范残疾人航空运输的管理及服务,中国民航局修订发布的《残疾人航空运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于2015年正式实施,为残疾人乘机出行提供了较为规范和细致的规则和流程。关于此次事件中备受关注的几个焦点问题,我们也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Q1残疾人能不能搭乘飞机?
管理办法明确指出,残疾人与其他公民一样享有航空旅行的机会,为残疾人提供的航空运输应保障安全、尊重隐私、尊重人格。
管理办法还进一步明确,“具备乘机条件的残疾人”是指购买或持有有效客票,为乘坐客票所列航班到达机场,利用承运人、机场和机场地面服务代理人提供的设施和服务,符合适用于所有旅客的、合理的、无歧视运输合同要求的残疾人。
Q2 无陪伴人员乘机有哪些规定?
对于航班上载运无陪伴人员且在紧急撤离时需要他人协助的残疾人数,管理办法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 航班座位数为51-100个时,为2名;
(二) 航班座位数为101-200个时,为4名;
(三) 航班座位数为201-400个时,为6名;
(四) 航班座位数为400个以上时,为8名;
(五)载运残疾人数超过上述规定时,应按1:1的比例增加陪伴人员,但残疾人数最多不得超过上述规定的一倍;
(六)载运残疾人团体时,在按1:1比例增加陪伴人员的前提下,承运人采取相应措施,可酌情增加残疾人乘机数量。
Q3 为什么特殊服务需要提前申请?
管理办法第十一条强调,无陪伴人员的残疾人,应当在定座时将残疾情况、所需服务及协助要求等信息告知承运人或其销售代理人。同时,承运人应尽快答复定座的残疾人,是否能够满足其乘机需求。
那么,为什么特殊保障需要提前告知、提前申请?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授、据专家许凌洁解释道,限制主要出于特殊旅客乘机安全的考虑。
许凌洁表示,航空运输不同于地面运输,高空、高速、严格的安全要求对旅客参与航空运输活动作出了一些有别于地面运输的特殊要求,普通旅客均要遵守,而特殊旅客由于自身健康、心理等可能行动不便,可能危险增加,此时为保障特殊旅客的权益以及航空运输的正常秩序,有必要作出一些特别规定。
特殊旅客,包括残疾人行动不便,尤其是没有陪伴的,自己无法独立完成上下机、紧急撤离等事项,需要航空公司派专人照顾,飞机直接靠廊桥,也才能使用轮椅。而地面在给航班分配机位时,很多时候是提前确定的,如果要变更涉及机场调整,又涉及机场的资源调配,如果没有一定时间进行调整、协调,无法保证残疾旅客顺利乘机。因此,需要旅客提前告知相关情况和需求。至于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航空公司资源和所涉及的机场资源,以及调配能力,不是什么时候想用就能用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民航系统性的体现之一。
Q4 国际主流航司是如何规定的?
据了解,国际各大航空公司也都有类似国内航司的针对残疾旅客的服务须知。例如,新加坡航空在特殊旅客服务帮助中指出,对于行动不便的旅客,为做出必要的安排,请尽量在航班起飞前至少 48 小时与当地新加坡航空办事处联系。此外,新加坡航空要求行动不便的旅客务必至少提前2至3小时办理登机手续。
法国航空在其特殊协助服务中指出,对于单独出行的听力及视力障碍旅客,可以协助办理登记手续、前往航班、离开航班及领取行李等帮助。法航建议旅客,在预订及出发前最少48小时提出协助的要求。
如今,飞机已经成为日益普及的交通工具,但广大旅客对民航安全方面的很多要求可能并不十分了解。实际上,民航运输与地面运输在安全保障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航空公司必须考虑在高空飞行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比如紧急迫降,乘务组要有能力保障所有旅客在90秒黄金时间内能安全撤离,包括无人陪护的儿童和残疾人士。这不仅要求机组人员必须经过非常严格且专业的训练,而且需要他们对航班旅客尤其是特殊旅客的各方面状况都非常了解。
因此,希望广大旅客能够更加明了相关政策法规,乘客与航空公司之间能够多一些相互理解,从而在出行过程中,既能最优服务于特殊旅客的权益,也能全力保障航空运输的安全运行与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