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姐妹”:新中国第一代空姐(图)
互联网 2011-09-07空姐风采
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司令部领导。这个
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司令部领导。这个时候,新中国民航只是宣告了机构的成立,并没有任何一种型号的任何一架运输飞机,是名副其实的白手起家。
1949年11月9日,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陈卓林领导“两航”起义,率领12架飞机由香港飞回大陆,其中1架降落在北京,另外11架降落在天津。
随即,毛泽东主席致信称赞“两航”起义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两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财产,并任命刘敬宜、陈卓林分别担任中航、央航总经理。“两航”的飞机和财产,成了新中国民航最初的家底。
1950年7月1日,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正式成立,并从即日起,开辟了北京分别至赤塔、伊尔库茨克、阿拉木图三条国际航线。4年之后,中国政府和苏联政府发表联合公报:经中苏两国政府协议,自1955年1月1日起,将中苏合营公司中的苏联股份全部移交给中国,其中包括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这就意味着,新中国民航的羽翼已经日趋丰满,可以独自单飞,展翅蓝天。
1955年7月,中国民航购进了第一批4架伊尔-14型飞机。此时的中国民航,拥有小型飞机8架,中型运输机 30架。国内航线有了新的开辟,军委民航局也更名为中国民航局,直属国务院领导。这一切都表明,国家进入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至1957年)时期,民用航空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强了……
而对于飞机上配备女乘务员亦即空姐的问题,又猛然跳荡在周恩来总理的脑海里。他在给中国民航局的文件里,明确指示,中国民航要重视服务,要招空中乘务员,由年轻姑娘担任,可从北京的中学生中挑选。随即,一个令北京姑娘们兴奋的消息,便悄悄传开了。
秘招第一批18位女空乘
第一批空姐的招收,充满神秘色彩。马鸿志、王竹报、康淑琴她们至今回忆起来,还感到新奇和兴奋。
1955年九十月间,正是中学新学期开学不久的日子。出生于山东济宁,后随父母来京的18岁的马鸿志,在北京第十一中学上高二。一天,老师忽然把她叫到办公室,悄悄问她:“你怕汽油味儿吗?”马鸿志被问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如实回答:“不怕。”
老师点点头:“那好,有一份工作你愿意不愿意做啊?”
“什么工作呀?”
老师很神秘地用手指了指天上,便打住不说了。
这位老师平时爱说爱逗趣,今天这番谈话却显得异常严肃认真,这更加重了马鸿志的好奇心。她急急地追问:“老师,您快说,是什么工作呀?”
老师这才迟疑着慢吞吞地说:“那好吧,先不要对其他人说民航。”
“民航,民航是干什么的?是当飞行员吗?”马鸿志大胆地追问起来。她一个刚到北京不久的农村姑娘,根本不知道民航是干什么的。
老师告诉她:“不,是随机乘务员,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招收空中乘务员。”没等马鸿志反应过来,老师又不放心地叮嘱道:“先不要说出去啊,暂保密!明天上午10点钟你再到我这里来,由民航局和市教育局的同志找你谈话,先进行一下初试、面试,再进行体格检查和政审……”
新中国第一批空乘的招收,条件与今天相比有天壤之别。当时是将政治条件放在第一位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必须合格;其次就是个人表现,是否品学兼优,能否吃苦耐劳,这一条非常重要。至于外表、长相、高矮、胖瘦,就是第三位的了,甚至压根也没在衡量之列。
就这样,北京市几百名被各个学校推荐出来的中学生,经过严格的面试、体检、政审,最后录取了16名女中学生。另外还有两名是来自民航局的工作人员,一位叫张素梅,另一位叫寇秀荣,也被选为乘务员。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