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偏差背后是扭曲的价值观 -中国民航网
飞机,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承载着千万家庭的出行梦想。但是,飞机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建构了一个公共空间。透过这面“镜子”,公众可以管窥一些社会心态和道德生态。
与私人空间相比,人们在公共空间里必须遵循相应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然而,近年来,发生在飞机上或者机场里的、言行出格的偏差行为不时见诸报端。前几天,因天气原因导致北京首都机场一个航班延误,结果,一位旅客因为情绪激动、言行偏激,影响了机场的正常运营,扰乱了公共场所的秩序,被机场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个案。今年,部分机场还出现了冲击飞行区、拦飞机事件。
在对部分旅客偏差行为进行分析后,笔者认为,这一行为的背后是扭曲的价值观,比如过于繁盛的“快餐文化”、“技术依赖症”和“金钱万能论”等。
在现代社会,讲究速度、追求快捷已经成为部分人的首要价值观,这为“快餐文化”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很多人“上紧了发条”的匆忙步履,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时间就像一个“紧箍咒”,裹挟了人们太多的喜怒哀乐。因天气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本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但因为部分旅客深深地被“快餐文化”所影响,一味追求快捷,就很容易成为情绪宣泄的导火线。所幸的是,大多数旅客还是能理解因为天气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的。
当然,单纯的“快餐文化”并不能全部解释部分旅客的行为偏差。部分旅客之所以出现行为偏差的情况,还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中,闪动着“技术依赖症”和“金钱万能论”的鬼魅气息。
在“技术依赖症”的驱动下,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过度推崇,会带来“人一定能改变自然、对抗自然”的扭曲想法。其实,气象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着固定的逻辑和客观的规律,人们可以认识它、利用它,却不能对抗它、消灭它。天气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民航业为了确保航班安全作出的科学选择。其核心理念在于尊重气象规律,保护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此时,旅客就不能因为此原因而质疑民航科技是不是不够发达。
此外,在“金钱万能论”的刺激下,部分旅客对航空服务的供求关系认识不清。少数消费者喜欢高高在上地颐指气使。但事实是,通过购买机票,航空公司和旅客在事实上构成了一种契约关系。而契约精神的精髓在于权责明确、地位平等。换言之,航空公司和旅客应该是一种平等交换关系,航空公司为旅客提供安全、优质的交通服务,乘客为此支付费用并遵循公共空间的社会规范。
说到底,航空服务需要多方良性互动和有机衔接的运行机制。一方面,航空公司要加强服务,完善保障机制;另一方面,旅客也要加深认识,遵循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只有摒弃扭曲的价值观,客观冷静地看待问题,公众的出行旅程才能更加顺畅、快捷。(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