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首都高校师生热议电影《钱学森》、《仰望星空》
《光明日报》、教育部网站2012年4月10(记者 姚晓丹)报道: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首都高校师生热议电影《钱学森》、《仰望星空》
“从学术交流厅走出来,我路过图书馆的小路,看见钱学森雕像伫立在图书馆对面,我脑海中持续回响着《钱学森》在中国‘种苹果’的情节。钱老一直都是我崇拜和学习的对象,他的伟大思想会让世人永远铭记在心。”看完电影《钱学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09级学生张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和同学们不断交流着,分享电影中的感人细节。
近日,首都各高校为师生放映了讲述钱学森生平的影片《钱学森》、《仰望星空》,一时间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少年强则中国强】
谈到钱学森的成就,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学生王子实告诉记者:“没有导弹、原子弹与卫星,今天我们或许不能坐在这里平静的看电影。一个选择会影响一个人的历史,而一个人的历史则可能改变整条历史的长河。影片中蒋英女士的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我愿为此做出牺牲,这不叫遗憾,这叫光荣’”。
看了《仰望星空》,北京理工大学基础教育学院辅导员辛嘉洋首先想到的是《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又怎能忘却钱学森那样老一辈人给我们留下的精神和希冀呢?我们需要的不是张扬我们怎样优秀,而是要用行动告诉国家,我们不忘前辈嘱托,不负国家的希望,我们要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陈雯在观看电影后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她说:“精神的力量是无尽的,没有时间的维度,没有空间的限制。作为后人,我们的敬仰是无尽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肩负的责任。钱老开启了祖国航天事业腾飞的序幕,未来我们拥有的是更高的期盼,更紧迫的任务。燃烧无尽力量,忠诚永在心中。钱老的精神将伴随我们走过未来的岁月,只是不知不觉中,建设祖国的重任已悄然落在我们的肩头。感谢钱老,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一种力量,可以永恒。”
【青年学生如何取得成功】
“现今又有多少人可以沉下心来,剔除浮躁,去追逐科学的梦想?孰不知,追求卓越,成功自然会向你靠近,而名利只是成功的附属品。当年,钱学森之问难倒了不少高等教育学家,而我们真正要做的却并没有那么复杂,只需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北京理工大学基础教育学院辅导员呙畅这样理解钱学森精神。
青年学生如何取得成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成绩?这是看完电影后不少学生思索的。北京理工大学基础教育学院辅导员王海霞认为“最重要的是奉献精神”。“钱学森同志即使是在艰难中也没有失掉自己的志向,为着回国报效祖国而做着准备,这样的爱国志向是如此的坚定,我想,这是他能为祖国发展作出如此重大贡献的重要原因。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学习这样的精神,将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提升对自我的要求,加强奉献精神,随时做好为祖国的强大而奋斗终生的准备。”王海霞说。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学生袁一荻同样认可“奉献精神”的重要性,她说:“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虽然现在不能像钱学森先生一样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志存高远,不断为了祖国建设事业充实自己,不断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提高自己,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像钱老一样选择自己的道路】
如何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学生李慧玲看完电影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爱国是一个常说的话题,当今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历程,已经摆脱了钱学森回国初期一穷二白的局面,各种辉煌的成就提醒着我们,我们正豪迈地向社会主义前进。然而,也正是这个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不断与国际接轨,崇尚个人主义的思想大举盛行,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也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如何在这个时期选择自己的道路,钱学森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电影《钱学森》带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教师蔺娜最大的感触是“正气凛然在胸”。“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深深的自豪与骄傲。电影中钱学森老先生这样说过,‘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祖国需要,我可以去种苹果。’这是怎样的爱国情怀。我相信,这对青年学生人生抉择将十分有感召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学生李泽华把自己的观影感受总结为“志向、进取、钻研、拼搏、奉献”,“新中国建国之初,各方面都很落后,依然随时面临被外国侵略的危险。为了提升我国的国防力量,为了争气,钱学森出国的志向是:把最先进的外国技术学会,然后带入中国,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这种高尚的情怀,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学习的榜样。”李泽华最后说。